早发白帝城75首古诗,古诗三百首早发白帝城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26 07:22:23



伟大的诗人祖国壮丽的景色都是密不可分,比如巍峨的群山,奔腾不息的河流。此刻我们可爱的诗人成了山河的代言人,为山河而歌,为山河而感伤,为此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诗仙李白笔下,也有许多为山川河流而写的诗赋,今天,我们读两首李白写长江的诗篇。

为什么单写这两首诗呢?因为它们有一个“弊病”,让我们不得不提及到:就是我们在背诵中,也很容易将这两首诗记混淆。

你若不信,请看完这篇文章。

早发白帝城75首古诗,古诗三百首早发白帝城(1)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

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它不同于普通的记游诗、山水诗,是一首借江水浩荡湍急、舟行轻快倏忽以抒发诗人遇赦后欢快心情的抒情诗。

白帝,即白帝城,西汉末公孙述所筑,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山上。

江陵,即今湖北省江陵市。

由诗可知,诗人是从白帝城出发,经过极险的三峡,然后到达江陵。三峡太险,这样的环境,两岸才会出现猿声;而一叶扁舟行过,即使风急浪险,因为心情畅快,也能轻松穿过数万重山。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猿声烘托山高路险;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75首古诗,古诗三百首早发白帝城(2)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两岸青山遥相对峙耸立在楚江两岸,遥见一叶孤舟悠悠自天边而来。

早发白帝城75首古诗,古诗三百首早发白帝城(3)

两首不同的诗,虽然写的是长江不同的景,我们在背诵时,却很容易将两首诗“东拉西扯”,背诵混淆,为什么呢?

1.首先便是因为它们的韵律,它们同为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平起首句入韵式,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容易将这两首诗“张冠李戴”。

2.两首诗都写的是长江,写出两岸的景色,也写出了舟行江中的感觉。上游的三峡,天门的楚江,两岸都有高耸的山峰,这是奇景;而轻舟与孤帆,都有舟在江中的描写,唯一不同之处,是《早发白帝城》是穿行于江中,亲身体会,而《望天门山》是遥遥相望,孤帆由远及近的视觉体验。

早发白帝城75首古诗,古诗三百首早发白帝城(4)

因为有了以上的原因,才使得我们在背诵中,不由自主的将这两首诗记错。

你有记错过吗?又或者说,还有别的类似的情况出现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