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区像盘五子棋,天府新区则像围棋。 ” 一位城市规划师说。
自1988年筹建至今,高新区从2.5平方公里到 “ 一区两园 ” 、再到 “ 一区四园 ” ,版图不断拓延,高新南区这一 “ 主心骨 ” 发展却非常 “ 稳 ” 。
▲ 高新国际广场
先是南三环两侧起势,逐渐形成了成熟城市区。那时候金融城还叫 “ 石羊场 ” ,神仙树、桐梓林等统称 “ 芳草街道 ” , “ 桂溪乡 ” 还没有天府长城、软件园等高大上的名字。
接着向华阳、中和扩展,大源、金融城与后来的新川一起,构建了多数人心目中的 “ 国际城南 ” 。
现在 “ 中央活力区 ” 出炉,金融城、大源部分尚未充分发展的区域开始启动(详情请戳→《2.0版城南》No.4:金融城剩余地块不为人知的秘密 / 《2.0版城南》No.6:“环锦城湖城中村”竟然规划了这些high项目 / 《2.0版城南》No.8:大源核心区最令人期待CBD),国际领馆区、铁像寺水街二期等也提上了日程。(详情请戳→《2.0版城南》No.11:成都领馆区到底修不修? / 《2.0版城南》NO.5:铁像寺水街的超级野心)
就像两个人下五子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等主体血肉丰满了,再“查漏补缺”、寻找完善大局的机会点。
相较而言,天府新区就 “ 任性 ” 多了 —— 除华阳外(详情请戳→《2.0版城南》No.16:生在天府新区,华阳还要Low多久?),一开始仅 “ 一城、一区、一带 ” 有明显动作,三大核心区初具规模后,怡心湖、鹿溪智谷甚至仁寿视高(详情请戳→《2.0版城南》No.21:视高的那些真话与假话)也开始启动。除兴隆湖一带外,其各大板块相对距离较远,但在功能上存在呼应、互补关系。
这不正是围棋之道么?开局东落一子西下一着,进入中盘了看官才发现:之前看似随性的招式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步都决定着胜负,都是对 “ 格局 ” 的写意。
一个部分立足于老场镇、旧城区,一个是纯粹的白纸作画,一个先整体后细节,一个先框架后着墨 …… 不同的基底和发展轨迹,决定了两大区域的不同面貌:高新南区相对 “ 扎实 ” 和成熟,但出现了规划落后于建设、产城过于分离等局部问题;天府新区 “ 留白 ” 较多,但有先进的城市理念引导,就已呈现的效果来看,比高新区更具前瞻性。
不过我们也看到,高新南区已开发区域虽几近饱和,大源西、新川等片区仍有相当规模的待开发土地,(详情请戳→《2.0版城南》No.7:9所学校6大城市级项目! 大源西逆天规划曝光)高新西区 “ 一校一带一廊 ” 、高新东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规划也相继出炉,规划与时俱进,是否会诞生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