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金是保障退休职工生活的重要支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根据退休时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个人的累计缴费年限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根据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和计发月数来确定。另外,对于在统一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但在统一制度实施后退休的人员,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充。
首先,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基于退休时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个人的累计缴费年限。具体来说,月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以2再乘以本人累计缴费年限的1%。这样的计算方式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所使用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不是参保人退休前的工资,也不是历年每个月工资的简单平均,而是通过计算参保人缴费期内每年的缴费工资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相比得出的各年度系数,再对这些系数求平均值,并乘以退休时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这样的设计能更准确地反映参保人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关系,避免了仅以退休时的工资计算养老金的问题,确保了缴费多少就能得到相应的基础养老金。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累计缴费年限。为了鼓励长缴多得,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引入了累计缴费年限的因素。也就是说,缴费时间越长,基础养老金就越多。这样的设定能够激励人们持续缴费并延迟退休,同时也对长期缴费的人给予一定的回报。
除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基本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是根据退休时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以及计发月数来决定。计发月数并不是指实际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月数,而是根据退休人员的年龄、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利息等因素计算出来的一个系数。
不同年龄退休人员的计发月数也有所不同,其中标准值为60岁退休139个月,55岁退休170个月,65岁退休101个月。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这样的设定能够鼓励人们晚退休,同时保障他们退休后获得更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另外,过渡性养老金是为了平稳衔接新旧制度而设立的一项措施。在统一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但在统一制度实施后退休的人员,被称为“中人”,由于他们在这段期间没有个人账户,无法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因此需要通过过渡性养老金进行补充。
过渡性养老金的月标准由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乘以视同缴费年限再乘以确定的计发系数来计算。计发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0%至1.4%,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后确定。过渡性养老金的设立旨在保证新旧制度的平稳衔接和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基本平衡,遵循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改革原则。
总体来说,基本养老金的构成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根据退休时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个人的累计缴费年限来计算,累计缴费年限的设定鼓励长缴多得。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根据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和计发月数来确定,计发月数的设定对晚退休者给予更多的回报。过渡性养老金是为了保障在新旧制度转换期间退休的人员而设立的,通过补充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缺失,保证他们的退休待遇能够与新制度下的人员基本平衡。整个基本养老金制度的构成充分考虑了个人的缴费情况和退休时的年龄,旨在公平、合理地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