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一特性,中药的药效发挥往往是渐进式的,作用温和缓慢,更适用于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和调养身体等方面,对于治疗急性病症的疗效相对较慢,需要长期持续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而西药则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疾病和症状缓解,如感冒、发热、疼痛等,不适宜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疾病的类型、病情的轻重和个人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权衡中药和西药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二、中药越吃越虚弱,这是哪里出了问题?然而,现实中我们却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反映:吃了中药后不仅没有起到治疗作用,反而越吃越虚弱,令人深感困惑和不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中药并不等于补药,虽然一些中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中药的作用不在于提供营养,而在于调节身体的功能和机能,并不是为了补充身体的营养而设计的。
尤其是当一个人的身体已经处于某种极端状态时,就不适合服用中药。比如说极度疲劳或者营养不良时,此时身体的阴阳平衡已经被打乱,如果盲目使用中药来补充营养,很可能会进一步打乱身体的平衡,导致身体虚弱,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其次,中药的复杂性可谓是医学领域的难题之一,其药性多种多样,一般需要多种药物搭配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但是,不同的药物也存在不能共同使用的情况。
举个例子,在中药学中,有些药物具有收敛作用,即可以收敛血管、止血、止汗等作用,如白术、黑豆、地黄等;而有些药物则具有发散作用,即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发汗等作用,如桂枝、羌活、熟地等。
如果同时使用具有收敛作用和发散作用的药物,譬如白术和桂枝,这时候,白术的收敛作用就会抵消桂枝的发散作用,导致药效失调,治疗效果不佳,甚至使得身体更加虚弱。
此外,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格外注意其用法和剂量。不同的中药用法有不同的作用,比如说泡水喝、煎汤喝、外敷等,这些中药中的药物成分会在不同的煎制方法和用途中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药效。
举例来说,中药黄芪可以泡水喝或者煮汤喝。泡水喝可以充分提取黄芪中的水溶性成分,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而煮汤喝则可以提取黄芪中的油溶性成分,具有温补脾胃、健脾开胃、补肺气等功效。
因而同一种中药在不同的用法下,也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也是中药的一大优势。但是,如果用法不当,用量过大或者过小,都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导致身体变得更加虚弱。因此,在使用中药时,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药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