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网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4月4日21时35分将迎来清明节气。此时节,春回大地,天朗气清,桃红柳绿,花开缤纷,莺飞蝶戏,燕子归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相传它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便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传统文化。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最初并不是一个伤感的节日,它是一年中最美时光的代称。后因融合了寒食节、祭扫坟墓和上巳节踏青的习俗,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这个节日既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也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
▶▶清明三候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因天气物候而得名。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清明节分为三候: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开,紫白相间的小花如铃铛般清香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躲回洞穴,鸟儿出来活动,清明之日起,阳气渐盛,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雨水增多,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