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
●祭扫
扫墓原本是寒食节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以表达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探春寻春,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植树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种植庄稼的最好时节,于是就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
●插柳
“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清明节,民间还有插柳习俗,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期盼风调雨顺。
▶▶清明味道
清明节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面粉和着枣泥,做成燕子模样,人们用“子推燕”,以纪念历史上不愿随波逐流的君子介子推。
在南方,人们爱吃“青团”,以青艾和糯米粉制皮,以豆沙、芝麻等入馅,一口咬下去,香甜的糯米包裹着艾草的清香,正是柔软清甜的春天味道。
还有一些美食,源于清明节前一两日的寒食节,古时寒食节禁火,久而久之,馓子,便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方便食品。
▶▶清明祭扫该注意啥?
清明节是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时节。不少人都在关心,今年清明节能去公墓、陵园现场祭扫吗?扫墓还需要预约吗?近日,河北省民政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清明节祭扫服务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精准施测,满足群众清明祭扫需求。
通知要求,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机构,要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员工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通知强调,各地要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要将组织祭扫活动与传播清明节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鼓励引导群众选择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逝者,不断丰富清明节日内涵。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地要加强对祭扫服务场所的安全检查,从源头上消除火灾、踩踏、坍塌等各类安全隐患。要有效管控清明节期间零散祭祀行为,对农村公益性墓地、历史埋葬点、散埋坟地及街头祭祀活动,安排专人负责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避免祭扫群众扎堆聚集,严防使用明火引发火灾事故。
▶▶这些事不能做!河北发布清明节消防安全提示
清明节期间,居民外出游玩和祭祀活动增多,加之春季天干物燥,大风天气多,火灾风险高。近日,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发布清明节消防安全提示:
1.呼吁社会公众关注消防安全,通过网络、献花、植树等安全环保的祭扫方式寄托哀思。河北省行政区域内严禁生产、销售、燃放孔明灯。
2.野外祭扫严防火灾,可使用焚烧桶、金属容器或划定安全区域焚烧香烛纸张,提前清理周围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同时远离居民住宅、公共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易燃易爆场所、山林、草原、燃气管道、井盖等,严禁乱扔烟头。
3.家长和老师不要让孩子点烛、燃香、烧纸、燃放鞭炮。外出踏青,注意用火安全,不在林区、草原野炊、烧烤。
4.驾车外出时,要提前检查车辆的油路、电路、气路,随车配备灭火器并保持完好有效,严禁装运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停放车辆时不要靠近杂草、树木,不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确保“生命通道”畅通。
5.清明节期间,各单位、场所要做好值班值守,加强防火巡查,强化员工培训,落实应急响应措施;消防控制室、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员要在岗在位,确保遇有险情迅速处置。林区、墓区等管理单位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守、防火巡查制度,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发现火情及时处置。
6.遇有火情,及时拨打119报警并迅速逃生,不贪恋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