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古代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节日。
“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形成文化观念。
远古观象授时,依据北斗星旋转而定。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年。天维建元,是从寅开始的。《淮南子·天文训》记:“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为清明节气。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中国古籍有的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清明节气开始之第二候代表的花信风,就是被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寿命最短”之花——麦花。柳花开时思亲浓,人们喜欢清明插柳,喜欢吃柳芽,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柳树柳花,或折柳相赠,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民谚有“二月请明遍地青,三月清明不见青”之言,是北方这一带物象。今年适逢闰二月,倒春寒,除阴山之南向阳低湿川滩地区,一般还不见青绿风景,不过毕竟在人们心中唤起一种思古幽情和青春复苏的希望。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 节气是我国古人为与阳历同步合拍,适应四季而独有的纪年、纪日、纪时的方法,实际是阴阳合历。月亮绕地球的运转规律、圆缺现象,推算出来“清明”的日子是不确定的,或者是在农历的2月或者是在3月。而按照阳历来计算,日子一般在4月4日、5日、6日三天之一。
农谚所说之意,清明节在农历2月,草木已经发芽,大地一片青色,生机盎然。春天来的早一些。今年闰二月,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以朔望月为主。
为兼顾季节时令,古人以十九年七闰,以弥补阴差于阳之日。因为农历二月之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清明”,之后的中气“谷雨”到了三月初一,出现了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把没有中气的月份,沿用二月的名称,定为“闰二月”。
当下草木始生,天气先暖又寒,大风起尘扬沙,还比较寒冷,刚冒出地面的小草,就遇上寒流,于是它紧贴土地取暖,暂缓生长,只有针茅、酸模与蒿属高展绿叶,临风傲立。杏、杨、柳和一些果类树上的花苞叶芽,正想晒晒太阳舒展身躯,冷风劲吹,急忙裹紧衣衫,将身子缩小。但有一天太阳暖照,立即出现绿色,山桃、连翘花纷纷绽放,燃起粉红、白、黄的团团火焰。既有“近看远且无”之状态,亦示人以春暖花开景象。恰好应了实际上已是二月之交的农谚。太阳已经运行到北半球,气温上升但缓慢。
早在《诗经.溱洧》中,就对“清明”有所记载。《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淨,故谓之清明”。古代还有“上已节”,在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干支记日,每年不同),曹魏后固定于三月三日。此日南方人临水“祓禊”,北方祭祖扫墓。杜甫《丽人行》中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是踏青观花荡秋千,手摸春风剪出的柳叶,婀娜多姿。也有说清明与寒食节源自远古人类对火种的崇拜,皇宫要举行出火仪式。后来人们又举介子推绵山受焚之事,以祭吊之。古代清明与“上巳”、“花朝节”相逢,寓“哀而乐回”之意,故而唐宋时就将那二节合并入清明,流传以祭祀扫墓为主了。《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中记:“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士庶填塞诸门,田野如市”。元人《清明诗》曰:“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施曲水,宝马踏荒烟”。《帝京岁时记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扮出四郊……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展放较胜”,或谓超度阴灵上天也。
闰月的存在,是为阴历与阳历在四季上和谐同步,可以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于是围绕着闰月,产生了闰二月不上坟,“闰月年早种田,耕读持家不懒闲”,女儿回娘家,请父母吃闰月饭,给父亲买鞋等习俗,实质是为孝顺,提倡敬老延寿,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精神。
至于上坟祭祀祖 先,我以为与节气时令关系不大,慎终追远,天人共鉴。为消除习俗迷信影响,可折衷而行,按有的地方之提前二三天进行。这样既无“阴间门不开”之说,又不误家族传统延续,岂不两全齐美!
清明节是传统重大的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我曾赴黄陵,参加人文初祖黄帝的重阳大祭,又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查阅家世谱系,回晋北老坟扫墓祭祀。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和真正的家国情怀。
想江山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一百多年来,有数千万名英雄烈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矢志奋斗、无私奉献、英勇牺牲,他们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