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送患者出院。李蓓摄/光明图片
【语言论坛】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打响了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阻击”一词被释为“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疫情阻击战就是把病毒比喻为敌人,以严密的防控措施阻止病魔的增援、逃跑或进攻,取得全胜。
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战疫”一词随之流行,成为记录当前时代重大事件的标志性词语。
1.谐音造词
“战疫”就其造词来说,脱胎于“战役”,“役”“疫”谐音,“役”替换成“疫”,产生了“战疫”。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及近音的字或词,谐音成为汉语广泛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谐音造词是把谐音修辞运用于造词,以固有词语为基础,更换其中的谐音字(语素),产生新的词语。谐音修辞或谐音造词意义显豁,形象生动,被人们广泛使用。
“疫”字古已有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已注意到瘟疫的传染性,“疫,民皆疾也。从疒,役省声”。东汉刘熙《释名》把“疫”释为一种由鬼神等神秘因素造成的灾异,“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人们常常用“疫”字替换一些词语中的谐音字改造词语。如:
(1)“疫”外收获:浙江公安一个月抓获在逃人员678名。(人民网2月29日)
上例把“意外”中的“意”替换为谐音字“疫”,意思是“疫情防控之外”。有网友用“疫”字改造成语,整理了一篇题为“防控疫情,这些成语学起来”的文章,如:“一疫孤行”(形容生了病就被隔离,不能和别人同行),“麻痹大疫”(不认真做好防护,就会生大病),“薄情寡疫”(不串门联络感情,减少被疫情传染),“疫不压身”(疫情压不倒我们)等等。但是这些谐音替换的成语很难自由使用,未构成新的成语,只能归为谐音修辞手法,算不上谐音造词。
为什么“战疫”一词能够通行呢?这可以用语言模因加以解释。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克隆是模因传播的典型方式,在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中,其语音、结构、语义等都被完整地克隆。为考察它的使用情况,笔者检索了《人民日报》电子版中的用例。
(2)金银潭医院是这场战“疫”中,最早收治、收治病人最多的“主战场”。(1月31日)
(3)7个出入口、2214户、常住人口3735人,这就是此次“战疫”中,侯兵的阵地。(2月15日)
这两例“战疫”前面有“这场”“此次”的数量词,与“战役”的句法位置相同。“战役”是并列式名词,是被克隆的模因,其语音、结构、语义等都得以被原汁原味地克隆到“战疫”中,同时又被嫁接了“疫”的语义,“战疫”的词义为“防控疫情的战役”。
2.语义分析
笔者发现,在频繁使用中,“战疫”的结构与语义产生了另外一种分析。如:
(4)大陆台商驰援武汉“战疫”。(《人民日报·海外版》1月31日)
(5)党组织引领下,全覆盖的“战疫”网络已组建起来发挥作用。(《人民日报》2月1日)
(6)老党员发动,儿孙齐战“疫”。(《人民日报》2月6日)
(7)北京小微金服平台助企“战疫”。(《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7日)
上述例(4)中“武汉‘战疫’”可以看作“驰援”的对象,这样“战疫”是名词;也可把“战疫”作为武汉的行动,分析为动词;第(5)例“战疫”是“网络”的定语,分析为名词或动词两可。第(6)(7)例“战疫”用作谓语,属于动词。
《现代汉语词典》中,“战”有“战争或战斗”和“进行战争或战斗”的名词性和动词性两义,如果“战疫”为动词,那么其中的“战”为动词性语素义,与“疫”构成动宾式复合词。人们对“战天斗地”耳熟能详,意思是“跟天地战斗”,“战天”的语义结构会套用到“战疫”上来,即“跟疫情战斗”。“战疫情”“战疫魔”的组合十分常见,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人民日报》就有用例,这样给人们发生“战疫=战疫情”的解读提供了语义基础。笔者发现今年2月的同一篇文章有“战疫”“战疫情”对应出现的情况:
(8)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近日发出“同心战疫,安心出行”倡议,全力保障乘客在疫情期间安全出行。(正文)同心战疫情,安全保出行(图说)(《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21日)
上例“同心战疫,安心出行”与“同心战疫情,安全保出行”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述方法。有人认为,“战”可跟“疫魔”搭配,跟“疫情”搭配不当。其实,近年来“疫情”语义已有发展,可偏指“疫”本身,即“瘟疫”。查《人民日报》,我们没有发现用“瘟疫”一词指称这次新冠疫情的用例,原先该用“瘟疫”一词的也用“疫情”,如“消灭疫情”等。因此“战疫情”的说法是可以的。
到这里,我们不禁有一个疑问,既然“战役”一词和“战疫情”这类表述早就存在,大的疫情也不是首次,为什么只在这次新冠疫情才产生“战疫”一词?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更大范围内检索“战疫”一词。经检索中国知网文献,笔者发现,在这次疫情以前,已有为数不多的用例:
(9)敢以我身战疫魔——记解放军三○二医院抗击“非典”“战疫”。(《中国医院》2003年第8期)
(10)禽流感战“疫”,应急得与失。(《南风窗》2013年第9期)
另据网上资料,2013年,韩国一部讲述致命猪流感在城市蔓延的电影《流感》,在香港翻译为“战疫”。据此应该说“战疫”一词早已萌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得以广泛使用。
3.决胜战疫
“战疫”一词在使用中多加引号,有给“疫”字单加引号的,也有给“战疫”整个词加引号的。根据标点符号用法,用引号“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给“疫”字单加引号,标示其谐音造词的来源,给“战疫”整个词加引号,标示它是一个新造词。
经检索2月27日至3月4日的《人民日报》,“战疫”用例共64例,其中“疫”加引号的26例,未见给“战疫”整个词加引号的情况,这表明“战疫”新造词的色彩逐渐褪去,开始成为通行词语。如:
(11)战疫不能停、战贫不能等!(2月27日)
(12)并肩战疫,守望相助。(3月4日)
随着3月10日武汉最后两家方舱医院休舱,战疫已进入决战决胜新阶段。然而,近日全球多地暴发疫情,境外输入风险逐步升高,战疫仍将继续。
“战”“疫”两字记录了这段历史,承载了志在必胜的战斗精神,可以想见,“战疫”有望成为2020年度词语。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作者:杜翔,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秘书长、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