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要迎来秋分节气了,因为今年的秋分节气较往年要早很多,它是在中秋节前就到来了。
虽然公历的秋分依然是在9月23日,可是由于今年有闰二月的缘故,所以在农历的秋分提前到了农历的八月初九日。而在2022年的秋分却是在中秋节之后的,因此也有人说今年是“早秋分”。
关于秋分,你知道哪些谚语呢?可曾听说过“秋分响雷,遍地是贼”呢?秋分节气打雷有什么说法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先来看看秋分节气的简介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在这一天,它不光是把白天和黑夜均分了,同时还把秋季也均分了,也就是说秋分节气还是秋季的平分点。这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是以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而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而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所以就平分了秋季。
秋分节气的到来,也标志着进入到了秋季的中期,此时全球昼夜长度相等,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昼夜长短开始出现变化。而在秋分节气也有三候,分别是:
①雷始收声:这是秋季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众所周知在春季的时候“雷声发而万物长”,但是到了秋分节气的时候,阴气逐渐增加,阳气逐渐减少,使得雷霆之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也意味着秋季的生机逐渐减弱。
②蛰虫坯户:由于天气逐渐变冷,一些小动物开始藏匿起来,用细土或细草堵住洞口以抵御寒冷的天气。
③水始涸:这也是秋季的特点之一,秋分节气到来以后,雨水会明显减少了,加上气温降低,水分蒸发速度变慢,湖泊、河流等水位逐渐下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干涸的现象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容易出现“秋旱”。
秋分节气打雷好不好?这句谚语在过去流传很广,即便是到了今天在农村依然有不少老人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它的字面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当天如果打雷了,这就不是好兆头了,往往预示着后面的收成不好。很多人则会为了填饱肚子,从而去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那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在当时这句谚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以前秋分节气的时候,正是秋收、秋耕和秋种,三秋大忙的时候。
而在秋分节气的时候本来就已经闻不到雷声来的,但是在秋分节气的时候突然打雷又闪电,这本身就是有点反常的。
而且往往打雷了以后就会下雨,秋季的雨水和夏天的不同,常常会出现连阴雨的天气,其自然就会已经成熟的秋粮作物不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其不能正常的收获。
就算是收获回家了,也因为天气不好不能晾晒,从而会导致粮食发芽、发霉等,这些粮食就会贬值,严重的则会导致秋粮歉收。
而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如果再因为自然灾害而减产,农民就难以维持生计,有些人可能因此沦为盗贼。
除了“秋分响雷,遍地是贼”之外,还有一些与秋分打雷相关的谚语,如“秋分一声雷,米价往下坠”、“秋分雷声发,干旱一百八”等。这些谚语都强调了秋分打雷对天气和农业的影响。
实际上,秋分节气打雷并不是什么不好的预兆。在气象学上,秋分是北半球昼夜时间相等的日子,但在此前后,北半球的天气状况会开始发生一些变化。
由于太阳光照和气温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温度会逐渐降低,气压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了一些强对流的天气现象,如雷电和降雨。因此,秋分打雷并不意味着会发生灾难性的事件,而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虽然农谚“秋分响雷,遍地是贼”中的说法有些夸张,但如果在秋分时节出现了打雷和降雨天气,确实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天气会使已经成熟的秋粮作物无法及时收割,导致粮食贬值和发芽霉变,从而影响到粮食的品质和产量。此外,频繁的降雨天气还可能导致秋冬季节的寒潮提前到来,使得冬季更加寒冷。
综上所述,农谚“秋分响雷,遍地是贼”表达的是秋分时节打雷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秋分打雷本身不好。
在气象学上,秋分打雷是正常现象,不只是在秋季会打雷,有时候在冬季也会打雷的,所以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秋分节气打雷了,特别是在这种天气频繁出现且持续时间长,可能会对农作物生长和收成造成不利影响,还是要引起重视。因此这句老祖宗的谚语,还是能起到一定参考价值的,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