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欢水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年男人的各种矛盾,这种矛盾的不断冲突,使余欢水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饱满。
“怂”是开篇余欢水的代名词,他唯唯诺诺、讨好奉承、不断妥协,不断退让,把自己逼到了一个无路可退的角落。
在这无路可退时,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他被“确诊”为癌症。
死亡的临近,让余欢水的内心真正的自我开始爆发,他开始不满足于自己原来的表现,于是他发出了呐喊:我要重活一遍!
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改变,怒怼平时欺负他的人,尝试不一样的生活。
人物性格前后充满了矛盾,前期的“怂”与后期的“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立刻变得有血有肉。
作者不仅在人物性格上使用了矛盾对比,在主人公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活动中也设置了这种矛盾对比。
比如第四集,在酒吧体验疯狂的余欢水,表面放荡不羁,内心却还是那个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男人。于是,在就酒吧里发生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这种行为和内心的矛盾,让整个人物变得活灵活现,非常符合一个寻求自我突破的人的矛盾内心。
而正是这种不断地矛盾对比,让余欢水真正的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人”,不再是影视作品中的虚幻人物,而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活人”。
03 主题表现:明确的主题呈现,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中〕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主题,是指一部小说、一部电视所想表达的思想内核是什么。而主题便是一个作品是核心与灵魂,因为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是为了凸显作品的主题,都是为主题而服务的。
1.以喜剧的方式,揭示现实的痛
《我是余欢水》这部网剧初看时你会觉得很好笑,笑他敢怒不敢言的“怂”,笑他“确诊”后的“作”,笑他莫名其妙成了见义勇为英雄的戏剧性,笑他发现被误诊后的逃避。
这些场景都令我们感到发笑,但是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从余欢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欢乐中让你感到痛苦,这无疑把痛苦放大了无数倍。《我是余欢水》这部网剧,便是在欢乐中揭开你的伤口,一开始感觉不到疼痛,但之后会越来越疼。
用喜剧的方式揭示现实的痛,这是近几年在电影中常用的手法,比如《西红柿首富》用喜剧揭示金钱与快乐的关系,《手机狂想曲》用喜剧揭示信任的危机。
《我是余欢水》把电影经常采用的手法运用在电视剧中,利用电视剧时长的优势,把悲喜的转换表现得淋漓尽致,越是让人发笑的场景,越是戳痛人心,越是揭示现实。
2.荒诞改变的背后,是做回真的自己
改变,是这部网剧的核心;做回真的自己,是这部电视剧的灵魂。
可余欢水这样的中年男人,已经害怕了改变,他现在所追求的就是“一成不变”,这样生活才能继续。电视剧把人物改变的契机设定为“发现绝症”,看似荒诞,其实背后蕴藏着深意。
这荒诞的改变,其实暗示了我们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是缺乏改变自己的勇气。“不破不立”,我们只有在走投无路、身患绝症时,才会想着“疯狂一把”,从而做回真正的自己。
“我是余欢水,从童年蹉跎到中年。”这是余欢说给栾冰然的,其实又何尝不是说给每一个成年人。
我们从童年蹉跎到现在,有几次真正的做回了自己?
“我就是要改变,和过去活得不一样。”这是余欢水的呐喊,也是我们的心声,也是这部网剧想要表现的思想内核。
改变不易,但是固守着过去我们又活的不快乐,所以改变就变得很重要。鼓起勇气改变自己,和过去活得不一样,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的体会,更多的快乐。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