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猎人:世界》炎王龙
前几天看Capcom官方宣布《怪物猎人》销量突破1500万份,其中DLC《冰原》400万份[1]。作为一个单机来说,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优异了。看着《怪物猎人:世界》(以下简称MHW)的盘一直在架子上吃灰,我觉得还是要赶紧体验体验。以下是MHW各系统的分析。
角色
作为一款动作游戏,MHW主角本身的等级只用来做开放系统的限制,除了进食给了体力、耐力和一些Buff性质的加成,核心属性、技能几乎全部来自装备。装备由怪物掉落素材合成,并且装备上可以插宝石,宝石又提供各种技能,并且宝石插槽有限,这就引出了MHW中后期类似《暗黑3》“刷刷刷”的配装玩法。
MHW加工坊生产装备
物品
说完了角色,我们再来说说物品。MHW的物品非常多,大致可以分为穿在身上的装备和装在箱包里的道具。前面已经说到,装备系统作为MHW核心养成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包里的道具种类繁多,大致有回复药品,辅助道具,Buff食物,素材,弹药,固定道具和特殊装备等,这些都需要占背包格子。可以把不常用的道具放入装备箱,开发商做了个非常贴心的道具模板,方面玩家把一些任务常用的道具以模板形式从道具箱子取用。
MHW道具袋和道具箱
值得注意的是,投射器子弹是直接装在玩家手上的,如果从地上再次采集则会替换掉现有投射器子弹。
任务
和大部分游戏一样,任务系统串联了MHW前期的剧情。直到主线打完,等级开放,玩家基本了解了游戏的各个玩法,Capcom才把推动后续剧情的重任交给了其他因素,比如“玩家等级”或者“探索等级”。
中后期的“刷刷刷”需要通过调查任务进行,而调查需要自己去NPC处登记,并有一定次数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玩家无限刷的途径,保证了整个游戏前期装备的稀有性。
MHW在调查资源管理所登记调查任务
自由任务就是支线任务,用来开放某些系统限制,比如“植生研究所系统”就是由一系列自由任务开启并完善。奖金和交货任务属于在“正经任务”中随手可做的小任务。
地图
MHW总共给出了7个地图,2个“主城”性质的星辰和研究基地,加上5个野外任务地图。
MHW的全局地图
所有地图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并且场景做得非常细腻。地图系统给这款游戏中极其重要的“摸脚印”的探索玩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另外,MHW可以说是目前我见过在场景上给我最大震撼的游戏之一了。
类似的感觉在《魔兽世界》第一次进暴风城有过,但MHW这种感觉和《魔兽世界》还不太一样。大概有以下三个原因:
- 视角:由于团队配合和场地技能的需要,WoW一般把视角拉得非常高,以上帝视角进行游戏,大部分战斗都在一个有限的场地进行。而MHW的越肩视角在狩猎的时候,屏幕的晃动给我带来强烈的临场感;
- 场地:暴雪对大部分WoW的Boss做了场地限制,而在MHW中,Boss可以满地图跑,玩家也需要各种摸爬滚打地追击Boss,并且利用地形作战几乎是基本操作;
- 狩猎:MHW作为共斗类游戏,最多也就4个人。这和10人、25人甚至40人打一个Boss的WoW完全不一样。WoW给人的感觉一群玩家在围殴一个Boss,而MHW则相反,一个巨大的Boss在蹂躏一个玩家。
战斗
作为一个游戏的核心,MHW的战斗几乎可以打满分。14种武器,理论上可以玩14遍不重样的。作为一个动作类游戏,Capcom在主城很友好的给出了一个训练场木桩给玩家练手法。我玩游戏偏爱近战,觉得拿把刀上去砍砍砍,才有味道,所以作为太刀党,我主要说说太刀狩猎的感受。
前期不熟练的时候容易扑空,这时候需要使用左右切来调整位置,然后争取打出“气刃大回旋”逐级开刃,直到最后一级红刃,就可以抓住时机使用登龙(气刃突刺)造成大量伤害。视屏我预判怪快死了,就直接白刃登龙带走了。
MHW太刀气刃突刺完成讨伐
然后就是比较难的“看破”了,“看破”的判定有点类似于《黑魂》里的“弹反”,需要玩家非常精确的掌握时机操作。成功的奖励是短时间的无敌帧和瞬满的练气槽,对应的失败惩罚也非常高,不但无法躲避伤害,连练气槽都直接清空。
MHW太刀看破
网游
这里说的网游,不指的是可以联网多人组队,不然《仁王》这种可以“常世同行”这种做法也叫网游了。MHW的网游化运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登录奖励;
- 周常任务的更新;
- 陆续出现的新Boss;
这三个做法使得这个游戏像极了一个网游。本周又更新了一个新的Boss,刺激前面Boss讨伐腻了的玩家。
MHW的登录奖励
其实一个游戏既可以单机玩同时又可以联机玩,这背后开发者要做得事情还是比较多的。且不说版本的一致性会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在“联机单机可互切”的前提下,稍一不留神就可能留下被刷的漏洞。
总的来说,MHW还是给我带来了非常快乐的100 个小时。近段时间来,由于各种原因,玩了不少小众、独立游戏,踩雷不少。游戏这个行业,能给玩家带来稳定快乐的,大概率还得靠大厂的3A大作。
参考
- ^https://www.gamersky.com/news/202002/12612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