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灯和送灯是一种亲戚走动关系,也是娘家和舅家给女儿、外甥拜年的回礼。宁灯的礼物较重,常用在开始和最后,送灯则是平常年间的走动。其意义还在于:舅家给外甥送灯,就是送去明亮的眼睛,送灯能使外甥眼明耳亮,前途无量!在我们当地,每年春节的正月初一到初六为“拜年”时段,出门的女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外甥给舅家拜年,这时段,在乡间在街道走动的都是年轻人和晚辈,他们穿新衣带厚礼,携家带口回娘家走舅家,给长辈带来拜年的礼物和新春的祝福。“拜年”要带上礼物,礼物分“大礼”和“干礼”两种,凡一年之中所有节日都保持“走动”关系者,要送“大礼”,所谓“大礼”就是礼品中除了点心、酒外,必须有肉包子,姑娘结婚后第一年拜年,给父母的包子必须是24个,叫做“双礼”,以后每年只带12个就行了。“干礼”就是平时不走动,只在过年时拜年,因此只要有点心、酒或其它礼品就行了,“干 动,只在过年时拜年,因此只要有点心、酒或其它礼品就行了,“干礼”适宜于侄女为叔父或伯父及朋友之间拜年。“拜年”的日子对主人来说也叫“待客”、“待亲戚”,一般由双方几方共同协商而定,每家都会固定在某一天。是日,所有该来的晚辈都来了,家里顿时其乐融融热闹起来,自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们,团聚在一起,问候、关切、同情、分享等情感交织在一起,共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小孩们则穿着妈妈为其精心挑选添置的新衣服,天真快乐的和表兄妹们一起玩耍,一起给长辈行礼,长辈则以红包回赠,中午还有大餐招待,孩子称为:“吃肉菜,领红包”,就这样欢欢笑笑热热闹闹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快乐。去舅舅家拜年,是每个人童年时代最快乐,最令人难忘的往事。每每回想起来还向人“津津乐道”,每每拜年回来都把得到的红包汇总起来,以得到多者而骄傲自豪,还常向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夸起……
初六以后到元宵节前为宁灯送灯时段,这时段走动的均为长者,有一根甘蔗挑两个大红灯笼,这是“宁灯”,小灯笼的是“送灯”“宁 灯”是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春节和外甥十二岁那年春节送去的礼物称为“宁灯”。宁灯的礼物比较重,在早六七十年代,宁灯礼品有:收音机、钟表、电子挂钟、六棱木灯,到现如今的自行车、洗衣机、彩电、冰箱、小汽车等,随着社会发展礼物也在变化。也有两家协商送一个应时实用的礼物。送灯是给外甥出生后到十二岁前每年送的礼物叫送灯,一般是一对小灯笼,两把小红蜡,一捆酥麻花等,到十二岁那年,送一对大灯笼,也有送自行车的,外甥上初中刚好用上。宁灯送灯是民间的民俗,是“礼尚往来”中的环节,是沟通联络亲情的纽带,民俗是一种文化,她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信念和习惯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形式有可能变化,但其中的内涵和精髓文化是不变的。
曹西平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