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的历史地位,四书确立的历史背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5 19:36:57

四书五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古典书籍,实际上在排序上也应该是五经四书,怎么会变成四书五经的排序了,这种变化实际上也是中国儒家经典发展的历史。

在西汉初年,儒家还没登台时,道家的无为政策是主要统治阶级的主要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真正的发展开来。儒家提倡的“大一统”“天命王权”等等都是统治阶级所需要的。而孔子所删改的五经《尚书》《春秋》《礼记》《诗经》《易》成为儒家所奉行的经典。而《论语》《孟子》却没被当时的人们重视,更不要说《大学》《中庸》都还在《礼记》当中了,两汉时期所谓的“古今文”之争,争的也是五经的解释权。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不能像两汉时期成为统治阶级的顶梁柱,虽有发展,但佛道两家也是不甘示弱。儒家也就是吸收这两家“亦儒亦玄”“玄儒并宗”了。而南北朝南北的对立,南北儒家在对待五经方面也是南北不同。北方儒学“守旧而疑新”,南方则“喜新而得伪”。两家之间你争我夺,质疑不停,更不要说佛道两家的发展。

到隋唐时期,国家的一统,儒学需要统一。复兴儒学,统一儒学成为当时的需求。而到唐太宗令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并作为当时官方科举的教材书,儒学真正达到顶峰。到封顶就会面临下坡路的窘境。从唐朝中后期韩愈“道统论”开始,到宋朝了“两程”的“道学”,儒学新的道路就开始了。

到宋代“疑古惑经”这一唐代中后期开始的儒学思想发展到顶峰。从两程,欧阳修,王安石,一直到南宋的朱熹。宋代的五经到“两程”开始就在往义理化发展,他们吸收佛家的心性思想构建自己的心性和天理的关系。其中有“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陈朱理学”成为后来元明清的统治学说,而“陆九渊的心学”也发展到明朝王阳明的学说。在这是五经已经不适合儒家为统治阶级服务了,如是从两程开始吹捧《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到朱熹把这两章单独拿出和《论语》《孟子》并列成为四书。而这四书在以后的朝代成为科举的必备参考书,地位不断的上升。

四书的历史地位,四书确立的历史背景(1)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