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特点简洁,寓言的十大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9 22:47:07

1、《庄子》中的“重言”(1)《庄子》中的一种表现手法(2)借重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3)基本为虚构。

103、试述《庄子》寓言的特色(《庄子》的文学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1)异彩纷呈的故事。《庄子》用众多的寓言故事说明道理,行文中充满了故事情节,使说理足具形象性和趣味性。(2)奇幻谲诡的想象。《庄子》的想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3)空灵飘忽的文风。《庄子》的每一个故事本身都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4)谐趣和讥刺横生。《庄子》的谐趣、讥刺,往往连珠并玉,难分彼此。(5)精湛传神的文笔。《庄子》中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一般都是以“写意”笔法出之。不过,《庄子》也很擅长细腻逼真的“工笔”。

2.互见法(1)是《史记》写人记事的一种表现手法(2)指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而把该人物其他的一些事迹和性格特点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记述(3)这一手法既能突出人物的主要业绩和性格,又能使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都得到完美表现,使之血肉丰满。

14、试论《史记》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1)以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3)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情。(4)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精神风貌。

15、简述《史记》人物传记使用对比衬托方法塑造人物的特点。(1)有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一篇之内人物之间的对比。(2)有主要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主次要人物间的比衬。

16、简述《史记》人物塑造中心理描写的特点。(1)以独白写心理进而揭示人物性格;(2)以他人的语言揭示人物心理;(3)由作者在叙述与描写中直接点拨人物心理。

17、简述《史记》“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1)"互见法"是《史记》人物传记选用安排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2)"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经历完整,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展现了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侧面的性格,使事件和人物均有血有肉完整活泼。

18、以《史记》中人物的塑造为例,论述司马迁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1)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2)以人物独白表现心理或是以他人的语言揭示人物心理,作者在叙述与描写中直接点拨人物心理。

19、《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40、简述五言诗起源的历程。(1)《诗经》少数诗章已出现片段或全章五言的诗句。(2)春秋末到战国期间,民歌中也偶见五言者。(3)西汉时期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大。(4)到东汉,乐府诗歌里就出现了成熟的五言诗。

3.《古诗十九首》(1)这是产生于东汉末年的一组亡失主名的五言诗(2)最早收录于《文选》(3)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艺术水平极高34、简述《古诗十九首》在语言表现方面的艺术特色。(1)遣词用语浅近明白。(2)擅传情达意,意味隽永。(3)语言精警凝练。

35、论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1)意蕴多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现风格。(2)浅近自然、不假雕饰而富于表现力;(3)情思与景物、情境的融合。

36、说明《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思内涵。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思内涵。(1)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①游子的思乡情怀,②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2)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3)游子士人对生存状态的感受。①有功业迟滞的失意,②有世态炎凉的感受,③人生的飘忽如寄。(4)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

4.志怪小说(1)即杂谈神仙鬼怪的小说,起源于魏晋。(2)干宝《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

27、简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1)受佛教中佛经故事的影响。(2)受巫和方士的影响。

53、《搜神记》(1)志怪小说集。(2)东晋干宝作。95、简述《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思想内容:(1)主要辑录神仙鬼怪的故事,也有一些没有故事性的琐碎记载。(2)书中也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艺术风格:(1)结构比较完整;(2)描写较为生动;(3)语言朴素而又叙事生动。

76、志人小说:(1)所谓“志人”,即记述人物言行片段者。(2)志人小说的兴盛原因是受士大夫阶层讲究名士风度,崇尚谈玄理而不谈政事,清议品评人物的影响。(3)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

28、简述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1)士大夫阶层讲究名士风度。(2)崇尚谈玄理而不谈政事。(3)清议品评人物。

44、《世说新语》(1)南朝刘义庆及其门人编纂,代表了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2)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特别详于士族人物的玄虚清谈。

31、《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1)语言精炼、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词句,又有生动的口语。(2)往往用一言一行即表现人物的肖像和精神面貌。

32、论述《世说新语》的主要内涵(1)《世说新语》主要是记述汉末到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特别详于士族人物的玄虚清谈。(2)多方面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3)推崇士人的雅量。(4)对精言妙语和机敏应对特加青睐。(5)魏晋风度中的放达乃至怪诞,在书中也有充分的反映。

5、《国语》(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2)以记言为主。(3)质朴平实。

6、乐府(1)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2)晋、宋之际,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乐府”便演变为诗体的名称。(3)汉代乐府民歌包括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

25、西曲(1)是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民歌。(2)今存一百余首,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

57、吴歌(1)指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一带的江南地区的南朝乐府民歌,今存三百余首。(2)大多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

33、具体论说汉乐府民歌的文学价值。(l)题材的承变:①讥刺达官显贵。②表现对战争的厌倦。③歌唱爱情、婚姻。④倾诉生存的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⑤表达人生哲理。(2)艺术表现手法的演变:①叙事成分增多,有情节,有人物形象。②情感真挚浓郁。③语言浅白质朴,往往使用对话和口语。④句式上以杂言和五言为主。

84、简述汉乐府诗语言及形式的艺术特色(1)语质朴浅白,使用对话和口语。(2)形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杂言长短不拘,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110.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题材内容。(1)讽刺达官显贵。(2)反映人民对战争的厌倦。(3)歌颂爱情婚姻。(4)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5)表达人生哲理。

69、贞观诗坛(1)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为文坛盟主,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2)贞观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3)代表诗人李世民、虞世南、上官仪。

7、上官体(1)上官体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2)代表作家是上官仪。

8、《尚书》(1)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2)以记言为主(3文字古奥迂涩。

9、元和体(1)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2)二人于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3)二人所作艳体诗

10、元白诗派(1)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2)写实尚俗。

112.试论白居易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1)白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2)讽谕诗写时事,表现社会矛盾,体现兼济之志。(3)感伤诗表现感伤主题,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在叙事中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4)杂律诗中的名作是一些写山水风光和友情的作品。(5)闲适诗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表现安分知足,诗风浅近平淡,体现独善之义。

11、永明体①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②是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③其理论支持是永明声律说。

12、宫体诗(1)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2)重声律。(3)词采丽靡轻艳。75简述宫体诗的创作特点。(1)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2)迫求写实技巧。

13、变文(1)唐代民间说唱艺术作品。(2)内容为讲唱佛经故事和讲唱人世故事。(3)散韵结合。

14、《战国策》(1)杂记东周、西周及各诸侯国之事。(2)内容以纵横家言论为主。(3)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定为现名。109.《战国策》艺术手法(1)铺张辩丽,夸张恣肆的风格。如《苏秦始将连横》。(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邹忌讽齐王纳谏》。(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寓言如“鹬蚌相争’

15、《过秦论》(1)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2)它深刻分析秦亡原因为“仁义不施”。(3)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

11、贾谊散文主要特点(1)政论散文,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如《治安策》。(2)史论散文,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如《过秦论》。

12、贾谊*体赋中《吊屈原赋》抒情述志的表现特点。(1)借凭吊屈原而发抒自己政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2)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13、简述贾谊*体赋作的艺术特色。(1)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体赋内涵上的重要特色。(2)从艺术表现看,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93、简述西汉初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特色(1)在汉初众多政论散义家中,贾谊和晁错最具有代表性。(2)其文章切近现实;长于分析和对策;情感浓郁、纵横驰骋。

16、武功体(1)指姚合诗。(2)代表作是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30首。(3)代表作写山县荒凉,官况萧条,以及个人生活的窘态。

17、《天问》(1)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2)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现实提出170多个问题。(3)见识广博,思想深刻,具有批判精神。

48、《九章》(1)是屈原的九篇诗歌。(2)艺术表现平实素朴。

55、《九歌》(1)屈原的作品,共11篇。(2)是一组祭神的歌曲。(3)风格清新幽渺。

46、简述《九歌》的内容(1)《九歌》是一组祭神歌曲,共1l篇。(2)除《礼魂》为余组诗通用送神曲,其余每曲主祭一神。(3)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45、简述《九歌》艺术特色(1)题材独特。(2)艺术境界奇特瑰丽、色彩斑斓。(3)风格清新凄艳,深情幽渺。

66.《离*》(1)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2)表现诗人追求理想的品格和深厚的爱国情感。(3)情感浓烈,想象奇幻。

24、简述汉人和今人对《离*》题旨的解释(1)司马迁说“离*”就是“离忧”,班固说为“遭忧”,王逸说为“离愁”。(2)游国恩说“离*”是楚地古曲,也可能有“牢*”的意思。

25、试论《离*》的艺术表现成就。(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比兴手法的拓展。(4)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围绕中心谋篇布局,前实后虚,使艺术境界层进层新,思想感情得到尽情挥洒。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吸收方言入诗。

26、《离*》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1)形式特点:①既采用民歌的形式,亦汲取散文的笔法,表现了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②构创长篇巨制,既有利于容纳更为丰富的内容,也便于奔腾澎湃之激情的尽情抒发。③诗歌后半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2)语言特色:①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②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35、宋玉(1)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2)其作品传闻不一,收录不同。(3)可信的只有《九辩》一篇。

68.《九辩》(1)战国时宋玉所作。(2)自悲生平。长于铺排描摹,意境圆融:刻画入微,造语用词很可称道。

29、简述楚辞的文体特征①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富奇。②从体式言,句式长短不拘,参差错落。③从语言说,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多用“兮”字、“些”字。

30、论析楚辞产生的原因(渊源)。(1)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2)与楚民间巫歌关系紧密。(3)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道地的楚地方言。(4)北方文化的影响,南北文化的交流。

18.骈文(1)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2)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26、简述骈文的特征(1)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类的文体,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有明显区别。(2)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和辞藻。

19.唐传奇(1)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2)因其有曲折奇特的情节,与一般散文不同,故名。

78、简述唐传奇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1)唐传奇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善于通过对比、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3)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刻画,更细致深人地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79、简述唐传奇艺术成就(1)在人物描写方面,唐传奇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的具体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通过对比、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刻画,更细致深入地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等等。因此,唐传奇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在情节结构的安排方面,不少唐传奇都做到了波澜起伏,严密完整,引人入胜。(3)在语言运用方面,唐传奇主要用散体古文,兼用通俗口语和骈文技巧,并大量插入诗歌,具有华实相扶、凝练传神的特点。

20、“二十八字史论”(1)指杜牧的怀古咏史诗。(2)形式为七言绝句。(3)立意高绝,议论的不落窠臼。101、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1)抒发政治感慨。(2)抒发政治见识。(3)立意高绝。(4)议论不落窠臼。(5)采用七绝形式。

21、《吴越春秋》(1)东汉时期的一部杂史。(2)作者是赵晔。(3)记录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118.简述《吴越春秋》的文学成就(1)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故事。(2)刻画人物手法细腻传神,人物形象生动鲜明。(3)对传奇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22、古文运动(1)中唐出现的一场由骈体到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2)主张“文以明道”。(3)代表作家是韩愈、柳宗元。43、试析韩愈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上的创新。(1)“以文为诗”(2)狠重奇险(3)以丑为美(4)偶有富于神韵、清新自然的诗作。

44、韩愈的古文成就(贡献)(1)韩愈的杂文较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2)韩愈的赠序文借题发挥,委婉多姿常常熔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而每篇又各有所侧重,作者往往借题发挥,切中时弊,而文笔又变化摇曳,委婉多姿。(3)历来为人称誉的《祭十二郎文》,则围绕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尽情抒写作者对亡侄的伤痛,缠绵悱恻,凄切无限。(4)韩愈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它们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5)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6)韩愈对文学语言也进行了改造。改骈为散,使文章的语言更接近口语,文从字顺。

115.论述柳宗元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1)寓言大都篇幅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2)山水游记善于选取深奥幽美的小景物,精心刻面,极具艺术之美。有时采用象征手法,移情于景,寄寓身世之感。(3)总体艺术风格沉郁凝练,冷峻峭拔,具有凌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58、简述柳宗元诗的特点。(1)贬谪诗清冷峭拔。(2)山水田园诗淡泊纡徐。

26、韩孟诗派(1)是中唐诗歌流派。(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3)诗尚怪奇,重主观。

121.论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1)表现山水川园的空静之美。(2)诗中有画。

68、简述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1)自然平淡。(2)不求工而自工。

74、试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不同特点(1)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2)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孟浩然诗中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却又不愿折腰曲从。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23俗讲(1)唐代民间说唱艺术作品。(2)宣扬佛教教义。(3)说唱配合,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

24、《诗经》中的弃妇诗:(l)写妻子被丈夫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2)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卑下、附庸的情状。(3)《氓》《谷风》最知名。

27、“删诗说”(1)是关于《诗经》的编订的一种说法。(2)“删诗说”最初出于司马迁。

28.“采诗说”(1)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的一种说法。(2)刘歆、班固都有此说。

40、《诗经》(《诗三百》)(1)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共305篇。(3)分为风、雅、颂三类。

37、兴(1)《诗经》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法,(2)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73、赋比兴:(1)《诗经》的艺术表现方式。(2)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法;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比较复杂,历来众说纷纭。

47、《豳风•七月》(1)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情况。(2)该诗按照一年四季顺序叙述了各种劳作。(3)全诗八章,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6、《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1)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2)“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3)“雅”是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4)“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7、简答《诗经》在章法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1)、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2)《诗经》的语言特色:①、质朴畅达。②词汇丰富。③、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8、《诗经》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哪几类诗歌?(《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1)婚恋诗。(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3)政治讽喻诗。(4)史诗及其他。

9、试论《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文学成就)(1)抒情和写实的统一:①抒情诗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②抒情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③叙事诗中也饱含着作者感情。(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四言诗的典范。(4)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①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②《诗经》的语言特色:a、质朴畅达。b、词汇丰富。c、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10、谈谈《诗经》中婚恋诗的基本内容:(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3)描写夫妇间深挚的情爱。(4)弃妇诗。表现弃妇的悲凄境遇。

9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赋比兴的表现艺术(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叙事,如大部分《诗经》。可以直接刻画描写,如《芣苢》可以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大部分社会政治诗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如着名的《卫风.硕人》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这样的“比”法在《诗经》中运用很多。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与诗歌情思没有意义相关时,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

120.试述《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文学表现意义。(1)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如《关雎》最后两章,《邶风式微》等。(2)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这类重章,不是简单的复唱,而是在意义上有所添加,如《黍离》,其第二三章分别把第一章的“苗”、“摇摇”改为“穗”、“如醉”和“实”、"如噎”,虽有换韵作用,亦描述了作物的成长过程,伴随此过程,诗人忧伤的程度愈来愈重。

38、《吕氏春秋》(1)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2)此书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3)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29、《春秋》(1)鲁国的编年史,经过孔子的修订。(2)寓有微言大义。(3)语言准确简明。

30、《霍小玉传》(1)唐代传奇小说。(2)小说叙述的是李益和长安名妓霍小玉凄楚动人的爱情悲剧。(3)作者蒋防。

31、初唐四杰(1)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2)诗歌题材宽广,感情壮大。

32.玄言诗(1)发端自魏正始时代,东晋中期是其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期式微。(2)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3)内容上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表达上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33.“文章四友”(1)指初唐诗人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2)其诗作以五律居多。

34、讽刺小品文(1)是晚唐出现的散文品种。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时之作,批判性强。(3)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36、游仙诗(1)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游仙诗》,东晋郭璞《游仙诗》最为著名。(2)内容或纯写求仙长生,或愤世嫉俗,有所寄托。(3)郭璞的《游仙诗》兼具上述两种内容。113、简述郭璞游仙诗的内容(1)"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将对现实的失望不满用隐逸或游仙的方式表达出来。(2)承继传统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

39.吴中四士(1)是初、盛唐之交的四位诗人。(2)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41、《墨子》(1)由墨子的弟子编写,今存53篇。(2)保存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基本思想。(3)行文素朴质实。

42、墨翟(1)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2)其创立的墨家在先秦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3)今存《墨子》一书,保存了墨翟及墨家各派的基本思想。

43、长吉体(1)指李贺诗的风格。(2)造语奇丽,喜用生新拗折字眼,笔触形象而暧昧,带有神秘感。

(3)语言精练,简约含蓄。

45、《水经注》(1)北魏郦道元著。(2)属于地理著作,也是山水散文。(3记叙真实,语言准确。

46、“高岑”(1)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2)多写边塞风光、生活,诗风慷慨悲壮。

72、边塞诗人:(1)以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为代表。(2)多写边塞诗,诗写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诗风多慷慨悲壮。

77、简述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1)意气高昂,慷慨悲壮。(2)以质实古体见长,气质沉雄,境界壮阔,以浑厚骨力取胜。

62、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1)奇情壮丽,节奏多变。(2)风格壮伟恣肆,富于浪漫气息。(3)感情真挚自然,一气流注。(4)尤擅于七言歌行。

63、简述岑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1)写奇伟壮丽的边塞风光。(2)调奇,有的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声调激越。(3)语奇意新。

38、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春秋末至战国初,语录体,篇幅简短,辞约义丰。(2)战国中期,论辩体,说理畅达,长篇大论。(3)战国后期,专题论文,论题集中,说理透辟。

49、《孟子》(1)孟子所作。(2)气势丰沛,富有雄辩色彩。(3)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66、试述《孟子》的文学特色。(1)雄辩色彩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64、《韩非子》寓言的特点是什么?(1)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2)通俗浅白,形象可感。(3)先讲一个故事,之后摆出寓意,比较明切。(4)表现手法单调,沉闷而缺少姿彩。

50、简述《荀子》的说理文特点。(1)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2)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3)长于比喻,少用寓言。64.《论语》(1)是以记录孔子言行为主,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2)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

82、简述太康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1)太康诗风在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2)太康诗风内容特点之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3)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则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三是描写更加细腻。

50、“左思风力”(1)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钟嵘《诗品》誉为“左思风力"。(2)左思的诗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99、简析左思《三都赋》成为京都大赋典范之作的原因答:(1)内容丰博,详尽细致地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2)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3)一反汉大赋言过于实的弊端,以求实精神去创作。

51、大历十才子(1)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中以钱起成就最高。“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2)成就不一,所长各异。(3)诗风清雅闲淡。

49、大历十才子诗的艺术特色(1)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2)诗歌语言多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3)意象多由生活中常见的山峰、寒雨、落叶、灯影、苍苔等组成,刻画精巧细致。

52、北地三才:(1)北朝文人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2)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

54、苦吟(1)是中晚唐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语言的生新。(2)代表诗人有孟郊、李贺、贾岛、姚合。

85、孟郊诗歌创作的特点(1)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构思奇特。(2)多表现凄凉寒苦的贫困生活。(3)也有古朴平易的小诗。

56、元嘉三大家(1)元嘉年间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2)谢灵运追求清水芙蓉之美,颜延之追求典丽华赡之美,鲍照追求热烈明畅的浓艳之美。

51、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1)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2)景物与情思相交融,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3)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

91、简述鲍照诗歌的语言特点(1)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2)吸收民间口语,平易流畅。(3)善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

92、简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内容:(1)许多诗作是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2)边塞征戍题材之作,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以及征人思乡不得归的痛苦。(3)描写妇女题材的诗。成就: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1)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2)语言也很有特色。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3)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58、洛阳伽蓝记(1)北魏杨衒之著。(2)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3)风格典丽清拔。

59、无题诗(1)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2)内容多写爱情。(3)富有朦胧婉曲之美。

37、论述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论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特征及其表现)(1)具有朦胧婉曲之美。(2)感情怅惘哀伤,形象迷离隐晦。(3)意旨含蓄朦胧,主题多义。(4)托意空灵,兴寄深微。

60、词(1)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2)词又名诗余。(3)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杂言。

61、敦煌曲子词(1)在敦煌发现的早期民间词。(2)内容多涉及男女之情。(3风格素朴,富于生活气息。50.花间词派(1)晚唐五代出现的词派,词风婉丽绮靡。(2)因《花间集》而得名。(3)代表词入有温庭筠、韦庄。

62、南唐词人(1)稍晚于西蜀词在南唐出现的一个词人群体。(2)重抒怀,多疏淡、深厚之作。(3)代表词人有一冯(冯延巳)二主(李璟、李煜)。

72、简述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风格。(1)由对外界事物的描绘转入内心情感的表白。(2)将自身经历的一段破国亡家的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而深刻的普遍性,表达了对宇宙人生的悲剧性体验和审视。

63、《汉书》(1)东汉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包括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3)全书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

67.《桃花源记》(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2)通过纪实手法描写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41、简述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形成原因(1)心境的平和散淡。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所以诗歌情绪平和。(2)语言的平易质朴。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纯净之美。

42、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及其对诗歌史的贡献(1)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2)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3)诗歌创作还有丰富的多样性。

70、建安风骨:(1)汉末魏初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2)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3.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1)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多用乐府旧题写汉末实事;(2)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3)语言质朴,气势雄伟。

39、简述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五言诗创作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2)骨气奇高,辞采华茂。(3)雄健豪放。(4)语言华美。(5)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6)善于起调,工于发端。

108、简析曹植诗歌豪放雄健风格的成因及表现(1)一方面由于他生活在战争年代成长于戎马倥偬之中,加之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对他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明陶,和他个人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杰出才能,使他的胸襟气宇较为宽广。(2)另一方面在艺术表现上,由于他多选择广大的意象、大幅度的动作和巨大的数目,也使他的诗歌有一种豪放壮大之美。

69、简述蔡琰《悲愤诗》的艺术成就。(1)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感情描写、心理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2)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3)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71、徐庾体:(1)指南北朝诗人徐陵与庾信的诗。(2)诗风绮艳

67、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1)庾信诗风体现了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的融合。(2)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3)后期诗歌格调苍劲,技巧精工,集南北诗歌之大成。

74、神话:(1)是关于神的故事。(2)出于想象和幻想。(3)反映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的愿望,是时代的产物。

20、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比传说产生的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22、神话的性质是什么(1)都是想象和幻想的。(2)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解释。(3)反映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4)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23、试述中国神话的主要特征。(1)中国古代神话都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2)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3)神话中熔铸浓烈情感,塑造鲜明形象,有丰富想象力。

75、沉郁顿挫:(1)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2)悲慨是其感情基调,写深沉的忧思,感情回环往复,起伏顿挫,潜气内转。

52、论述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1)五律七律兼擅。(2)以律诗写组诗。

53、试论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1)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2)杜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54、杜诗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1)虚心学习前人的经营,不薄今人爱古人。(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杜甫擅长各种诗歌体裁,并能推陈出新。(3)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他的诗歌里往往有非常美丽或精警的句子。

55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1)“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2)感情深沉浑厚,回环往复,潜气内转,起伏顿挫。(3)沉郁顿挫的风格成于杜甫晚年,他的诗写民生疾苦,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深沉阔大。(4)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56、论述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2)采用客观的纪实描写手法。(3)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4)在写实中融入强烈的抒情。

8.简述西汉大赋创作的一般倾向。(1)丧失了真情实感。(2)在空间上的极度排比。(3)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4)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2、简述司马相如《长门赋》艺术特点:(1)它把陈皇后的遭际与自己的悲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共抒悲郁孤愤之情。(2)抒情手法纯熟,情景交融。

4.简说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1)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总趋势是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技巧的追求(2)北朝诗歌则直接承继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3)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显示出各自风彩

65、简述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1)格调鲜丽明快。(2)语言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3)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61简述《木兰诗》的艺术特点。(1)篇幅较长却又繁简得当,语言流畅明快;(2)顶真修辞运用巧妙;(3)比喻恰切生动;(4)善于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5)风格刚健清新。

47、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1)李斯的创作包括奏议和刻石文。(2)《谏逐客书》罗列铺陈。(3)刻石文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48、简述陈子昂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复归风雅的主张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2)陈子昂诗中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具有唐诗风骨。(3)陈子昂提倡风骨和兴寄,对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11.简述陈子昂诗歌的特点。(1)复归风雅。(2)用比兴。(3)托物感怀。(4)寄意深远。

57、刘向《新序》《说苑》在内容和艺术上有什么特点(文学价值)?(1)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2)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其形貌精神。(3)故事具有独立性,更具文学意味,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产生了影响。

59、晁错政论散文的主要特色(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具体对策。(3)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60、简述晁错散文《论贵粟疏》的主要写作特点。(1)切实中肯,擅长分析。以事实为根据,准确地剖析时弊,通过对常理、人情的细致分析提炼、结论。(2)排比铺叙,驰骋纵横,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100、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1)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2)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3)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4)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71、简述嵇康诗歌的特色。(1)在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追求自由自在的理想人生。(2)部分诗歌有一种峻切之语。(3)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

73、简述枚乘的《七发》创作特点和贡献。(1)铺叙描摹,夸饰渲染。(2)完全失去了作者自我的真情实感。(3)遣词造语走向繁难和华丽。(4)以主客问答形式结构全篇。(5)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116.简述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创作特点(1)采用问难的结构、整齐排偶的句式。(2)丧失真情实感。(3)空间的极度排比。(4)以铺叙摹绘为主。(5)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98、扬雄的大赋创作有哪些新的发展?(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2)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3)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①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②“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

119.简述张衡《二京赋》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1)除描绘苑囿,田猎,宫室等外,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景图。(2)铺陈胪列,细致描绘,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3)成为汉代大赋的绝响。

76、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贡献?(1)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际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之中。(2)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3)仍存在大赋遣词造句铺夸结屈的风气

123、简述祢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1)以反讽手法,委婉表白自己的困厄无奈。(2)正言曲说,加重了悲哀的浓度。(3)通篇比喻象征,抒情深沉浓郁。

80、简述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特点(1)信中抒写无辜而遭腐刑的不幸和内心的痛苦愤懑。(2)叙写生动,情感真挚深沉,感人至深。

81、简述张衡《归田赋》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1)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2)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86、简要列举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的重要作家和作品。(1)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的作家有张衡、赵壹、祢衡等。(2)重要作品有《归田赋》《穷鸟赋》《刺世疾邪赋》《鹦鹉赋》等。

83、简述建安辞赋的艺术特点。(1)抒情性强;(2)讲求辞藻,形式工齐;(3)韵律和谐。

65.《洛神赋》(1)建安时期曹植所作。(2)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泠而又臻于极致

87、简述李白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1)打破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笔法多变,任意抒写。(2)激情喷涌,气势奔放,慷慨激昂,豪迈飘逸。(3)语奇意新。

88、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1)七言绝句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表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之美;兴到神会,一挥而就,自然天成。(2)五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自然含蓄。(3)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具有乐府民歌风格。

89、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1)强烈的主观色彩。(2)想象变幻莫测。(3)既有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又有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4)语言风格清亲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90、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1)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①与做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②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2)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别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97、分析韦应物山水诗的艺术特点(1)向往隐逸的宁静。(2)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3)在宁静的诗境中,有一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4)将谢朓郡斋诗的表现方式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风味相结合,为田园诗增添了一种新的境界。

5、春秋战国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何在?(1)经济方面,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手工业、商业发达,诸侯国的经济实力增强。(2)政治方面,王朝日益衰微,诸侯争霸。(3)文化方面,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104、论述《左传》的叙事艺术。(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既可以保证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和亲切,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加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

105、试论《左传》的写人艺术。(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3)不仅能够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性格的发展。

106、《左传》的辞令艺术:(1)理富文美的外交辞令;(2)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不能不折服;(3)理由充足,言辞婉转伶俐。

107、论述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1)长于七言。(2)多短章。(3)王昌龄作品除豪爽俊丽之外,还有“绪密思清”的特点。(4)语言含蓄雄放,意境高远深沉。(5)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

70、李益诗的特点。(1)边塞诗内容丰富,情调感伤而不乏壮词。(2)闺怨诗语言平淡朴实,富有民歌气息。

96、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1)造语奇丽。(2)描写鬼魂。(3)怪奇。(4)强烈的主观色彩。

117.简述庚信赋的特点(1)庚信在南朝的赋作都是绮丽柔靡之作。(2)入北以后,庚信的赋作一改旧辙,虽精工不减,格调却苍凉悠远。(3)入北后创作出赋史上的千古绝唱《哀江南赋》,抒情咏史,情深辞工,用典密而切,音韵谐而畅。

122、东汉后期散文的一般特征。(1)切中时弊(2)情感浓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