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是个乐观的男孩儿,总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但他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总是坐不住,一会儿躺下,一会儿望着窗外发呆,一会儿玩玩手指,一会儿又拉拉旁边女孩儿的头发……一切小事都能引发他的兴趣。他喜欢游戏,但总听不懂游戏规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可除了搂搂抱抱就是打打闹闹。虽然在别人画画、玩游戏时他经常急得满头是汗,但只要活动一结束,他便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又开心地玩了。
我曾无数次鼓励过他,也尝试用严厉的语言告诫他,但他的行为始终没有改观。乐乐就像胡适笔下的兰花草一样,虽然倾注了成人无数的关爱,却总也不开花。
怎么办呢?我陷入了迷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不禁思考,对于乐乐原有的发展水平来说,我的要求是否太高了?怎样才能帮助他呢?
正在我一筹莫展时,新生明明的到来让一切出现了转机。我鼓励孩子们帮助明明尽快熟悉幼儿园和班级环境。此后,我常常发现乐乐主动拉着明明的手,耐心地带他认识洗手间里的小毛巾、小水杯;户外活动时,乐乐总是先找到明明,带他一起玩(虽说他自己对游戏的理解也不太准确)……
很快,明明适应了新生活。此时,我们进入了“我的伙伴多”这一主题活动。我把乐乐这段时间的表现编成了小故事讲给全班孩子听,让他们猜猜我说的是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乐乐!”乐乐羞涩地低下了头。
活动后,我和乐乐聊起了天,引导他回顾和明明交往的过程及方法,使他明白,做好朋友不仅仅是搂搂抱抱、打打闹闹,更可以相互合作、帮助。之后,我发现乐乐一下子从一个小顽童,变成有了小小责任感的大哥哥了。我似乎看到兰花草的绿叶中露出了一个小花苞。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帮助乐乐的突破口。
我问乐乐:“你除了教会明明认识新幼儿园、新朋友,你还可以教他什么呢?”我鼓励他看书、讲故事,和明明一起交流书中的内容。渐渐地,我发现乐乐会倾听了,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更可喜的是,乐乐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在一次探讨“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时,乐乐大胆举起手,自信满满地说:“我知道,小蜜蜂用跳‘拉丁舞’的方法告诉小伙伴哪里有蜂蜜。”这还是那个每到上课就“神游”的小家伙吗?我激动地说:“对,蜜蜂是通过舞蹈传递信息的,不过不是‘拉丁舞’而是‘8’字舞。乐乐,你从哪里知道这个秘密的?”他骄傲地说:“是我家的动物小百科书里写的。”
我仿佛看到一朵小花正在悄悄绽放。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夏庄路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