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优点在哪里,乡村旅游不足之处有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0 06:04:54

乡村旅游的优点在哪里,乡村旅游不足之处有哪些(1)

作者简介

邓小海:研究员、博士,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贵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旅游经济管理、乡村振兴等。

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结果显示,贵州旅游资源单体达82679处之多。自然景观、气候生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多彩贵州”的美丽画卷,造就了“文化千岛”的珍贵样本,营造了“贵山贵水迎贵客”的喜庆场景,为贵州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这里自然风光神秘绚丽。贵州 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是名副其实的“山的王国”,被誉为“山地公园省”。在整个西北高东北低的贵州大地上,崇山峻岭、大箐深谷、森林流瀑随处可见。广袤和多样的山地不仅造就了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高度密集,而且还丰富多样。贵州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世界自然遗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世界目前已开发的山地、洞穴、湖泊、瀑布、海洋、草原等 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就占了 10 种,其数量、类型之多,为全国罕见。唐代诗人孟郊盛赞:“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万峰成林、苍山如海,河道纵横、溶岩飞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贵州水鸣如琴、别有洞天、青山如屏的山形水貌。贵州自然风光以真山、真水、溶洞、森林为特色,山水洞林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旅游风光资源,为贵州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本底。

这里气候生态宜人舒适。贵州位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大约在 15 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皆宜旅游。特别是夏季气候凉爽,是天然的“大空调”,已成为国内主要的避暑地之一。2022年末贵州共有自然保护区8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84.70 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 62.81%;全年全省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 99.1%,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贵州宜人的气候和质量较高的生态环境,使得黔贵之地具备开发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科考探险等乡村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成为开展多种形式旅游组合、加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提高旅游消费品位的坚实基础。

这里历史文化厚重悠久。贵州是中国古代人类的发现地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从未断裂的人类文明奇迹”,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活的文化遗产”,山海贵州间隐藏着五万多个风格各异的村寨和古镇,有全国数量第一的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合多姿多彩的山地文化风景,被誉为“文化千岛”。早在 20 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这块土地上,并创造了悠久的史前文化,境内考古发现有“观音洞人”“桐梓人”“水城人”“兴义人”“大洞人”“猫猫洞人”“桃花洞人”等。全省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和地点就达 80 余处。贵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茫茫的历史河流中,形成了夜郎文化、阳明文化、屯堡文化、沙滩文化、土司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全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99 项 159 处。20 世纪 30 年代,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历史遗迹,形成了宝贵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除此之外,贵州人民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创造了特色鲜明的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这些都赋予了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里民族风情浓郁质朴。贵州民族众多,为全国 8 个民族省区之一,有 18 个世居民族,是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人口主要分布地,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36.44%。各民族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了“大杂居、小聚集”的多元文化格局。贵州素有“民族文化百花园”之美誉,全省全年民族集会、节庆多达 1000余次,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台江苗族姊妹节、布依族查白歌节、贵阳苗族四月八、三都水族端节、凯里芦笙节等。贵州有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歌舞,苗族飞歌、侗族大歌、铜鼓舞、芦笙舞等蜚声海内外。多彩多样的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文化及民风民俗共同构筑的天然“民族文化博物馆”和多民族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矿区”优势,让贵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旅游网红地。

乡村旅游的优点在哪里,乡村旅游不足之处有哪些(2)

来源 |《贵州全域旅游》杂志

文| 邓小海

编辑 | 徐婕妤

二审 | 张 芬

三审 | 赵 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