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罗电视剧120集,佐罗电视剧央视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1 12:12:08

大英那样的体制,没有什么救星,顶多出个佐罗那样的骑士。就在夷商们惶惶不安之际,他们的佐罗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出现了。钦差大臣3月18日给夷人发出的谕帖,义律在22日才看到抄本。他当即发出一个通知,要求所有英船开到香港,挂上英国国旗,准备抵抗中国政府的任何攻击。同时写信给两广总督:“军队、战船、火舟及其他威胁性准备的集合,事非寻常,本人深感不安,尤其是在广州商馆前面行刑的事情,既是创举,又没有得到解释,对于本省当局处理各事一向和平而公正的信念已经化归乌有,现在特以本国国王的名义质询贵总督,是否想同在中国的英国人和英国船只作战。”他写信给巴麦尊,说自己“确信坚决的语调和态度将会抑制广东省当局轻举狂动的气焰”。23日,他再次发出通知,认为广东当局最近的行为“纵然不是公开的战争行为,至少也是战争迫近和不可避免的前奏”。(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译本第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9页)发出通知后,这个“佐罗”冒着很大的个人风险,离开澳门前往广州,当他到达广州商馆时,已是24日的下午6点,迎接他的是夷商们的一阵欢呼。义律到达商馆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国旗。第二件事就是亲自保护颠地,把颠地放在自己的办公室。第三件事就是让行商传话,只要钦差大臣给个盖有他钦臣关防大印的明文约定,不让他与颠地分离,他可以陪颠地进城见官。

义律牛,林则徐更牛。义律刚一上岸,警报就迅速传布下去了。天朝的官僚机构还很少这样高效过,几分钟之后,商馆被天朝警卫层层包围;商馆前的广场上,看不到一个中国人;商馆里的中国买办和仆役,被林则徐全部撤走。钦差还规定,凡是私自与外国人打交道,哪怕就是租屋、租船给他们,统统是汉奸,“照私通外国例治罪”。商馆就这样被戒严了。义律住宅门口,站着全体行商,行商身旁,是大群卫队,卫队手里的刀统统出鞘。除了拿行商示范外,钦差在25日还作了其他布置:防止夷商逃跑,防止夷船前来救援,防止中国奸民与夷商通信。据传,有一个中国船夫,只因带了一份欧洲文字的书信就立即被处死了。让夷商烦恼的还有生活,仆人全都撤走了,他们不得不亲自做饭,干家务。据说这些笨洋人连饭都做不好。最糟糕的是,天朝士兵在商馆外敲锣又打鼓,中式音乐伴奏下,洋人们成夜睡不安稳。义律向总督上书,为在粤英人申请护照,如果广东政府不给,那么他有理由认为本国人员和船只被天朝“强行扣留”,并且由于“当地政府所做而未予解释的那些警备步骤,他以本国国王的名义宣布他对于可能发生的后果不负责任”。

总督把此信交给钦差,钦差看不懂这些外交语言,但是他能看到该监督用词不自量力,居然把英国与天朝并称“两国”,遂为之加了批语,说:“‘两国’称谓天下万方,何处与天朝相提并论?‘两国’称谓,难道是指英国和美国说的?”

可以看出,英人在与天朝的所有交涉中,基本上处于鸡同鸭讲的状态中,双方谁也不懂谁。义律这方面,明显地发出了战争的威胁,可天朝那方面,傲慢得不想正眼看夷人,自觉抚夷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有节呢。3月26日,林钦差贴出了布告,从四个方面说明了交烟的理由:

第一,论天理应速缴也。他给夷商们举了好多例证,表示天道好还,报应不爽。凡是违反内地禁令者,大都恶有恶报,比如律劳卑闯虎门,忧惧而死,马礼逊暗中播弄,是年也死……钦差啊钦差,你跟英国人讲这些,他们偷笑咱啊。英国人当然有信仰,信仰上帝,但是他们没有中国式的迷信,也没有佛教徒的因果报应思想啊。再说了,中国贪官都不信这些东东呢,如果信的话,他们也不会贪污的。拿自己都不信的东西,吓唬科技革命已经完成的英国人,人家不偷笑才怪呢!

第二,论国法应速缴也。皇上对外商们恩莫大焉,难道不该听从皇上的法令就像听从本国法令一样吗?

吃水不忘挖井人也是天朝的思维,这种思维,英国人没有。或者说,这种道理,是英国民众讲给他们的国王和他们的政府及议员听的。钦差拿这种颠倒的道理教导英国人,英国人当然不会听了。还有,对英国人来讲,自由贸易既是天赋权利,又是双赢之事,明明这事双方都有好处,为什么偏偏说是天朝给英人的恩典?不理解啊!

第三,论人情应速缴也。因鸦片而停止贸易,外商损失岂不更多?如果没有茶叶大黄,外国人如何生存?

前半句说得对,停止贸易,外商是有损失,但是钦差不知道,这种损失,英国政府会用战争逼迫清政府来赔付。后半句全错,没有茶叶大黄,英国人既不会消化不良,更不会大便不通。更需要指出的是,当初马戛尔尼使团灰溜溜地离开中国时,新任两广总督长麟陪他一路南下,途经中国茶区,让他“选取最佳之茶树数棵”,马戛尔尼不傻,获得茶树后,立即让随行的植物学博士精心保护,并送至加尔各答培育。这些茶树移植印度后,起初无人重视。但是1834年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后,当地立即大力种植。几十年之后,当地的大茶园迅速发展,又过了几十年,华茶地位便一落千丈了。1905年,英国征收入口茶税共计800万镑,其中印度茶占60%,锡兰茶占32%,华茶仅占4%。一句话,英国人可能离不开茶,但是并不一定需要你中国的茶。当然,要求林则徐有这种超前判断力是不现实的,但是,没有茶叶大黄便要死人,怎么说都是极端落后的判断!超越不了时代固是有理,但落后时代太多,便有些无理了!

第四,论事势应速缴也。举国激昂,鸦片势在必缴,一缴就能恢复贸易,并可得到奖励。所谓的举国激昂,更是夸大。真正激昂的,估计只有两人,一个是道光,一个是林则徐。这是天朝体制决定的。不过,林钦差的激昂,很快就出现了效果。因为义律这些外国佬,都是普通材料制成的,完全没有天朝英雄才有的那种“一怕不苦二怕不死”的革命情操。所以,义律他们,才关了三天禁闭,就受不了了。不知他们是否喝过自己的尿,或者像后来上甘岭的中国兵那样,一个苹果传半天还吃不完。马士曾在书里隐约发过牢*,说夷商们“在饮食烹饪方面被迫使用那用来沐浴还嫌肮脏的水”。看样子,等不到喝尿的地步,外国人就会投降的。事实上,他们投降得也特快,封锁三天,他们就投降了。3月27日,义律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英商们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中国政府。在他发出的通知中,最后一句必需注意:“英商财产的证明以及照本通知乐于缴出的一切英国人的鸦片的价值,将由女王陛下政府随后规定原则及办法,予以决定。”英商们一听高兴坏了,答应交出比手中更多的鸦片,有人连路上的鸦片及在福建沿海的鸦片也一并报上。至于美国鸦片贩子,本与义律不沾边,但也乐意听从义律的指示,把鸦片交给了义律。当然,鸦片贩子们对义律那种模糊的政府担保的许诺并不完全放心,所以事后他们搞摊派,每缴一箱烟,摊派一元钱,如此集资两万,送给早已回国的查顿,作为他争取政府答应赔偿烟价的活动经费。

3月28日,义律“敬禀钦差大人”,表示要上交鸦片20283箱。林则徐一听,高兴坏了,为了表示天朝的法度,更为了兑现缴烟令中的许诺,林则徐立即派人给商馆送去二百只牛羊和食物,以示奖赏。被饿五天的洋人们终于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了。伍浩官曾给他的英国朋友汉特偷偷送过一只腌鸡和几块面包,但这种敌后游击队的做法并不常见,洋人们可能被饿坏了。

收烟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此,林则徐修订了《收缴趸船烟土章程》,对收烟的每一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以防出现过去那样边收边丢、偷梁换柱之类的事。

4月12日,林则徐收到第一批上交鸦片,便准许大大小小的天朝汉奸们可以回馆给夷人做仆人、做买办了。同天,林钦差与邓廷桢联名上奏道光,提出,待鸦片交完后,派文武大员将原箱解京验明,并要求酌量赏给缴烟者每箱五斤茶叶。林公大概也知道自己的陛下是历史上最小气的领导,所以提出茶叶所需费用不用从国库里开销,搞摊派捐款即可完成(摊派捐款乃林公的长项,1834年,他在江苏巡抚任上,疏浚白茆河的河工费就都是靠他劝捐弄成的)。在另片中,他请求准许英人照常互市,原先所说的断绝其茶叶、大黄以制其命的动议暂缓执行;给英国国王照会一节,也暂缓执行云云。看样子,林公和他的皇帝直到此时仍然相信,外国人一旦离开大黄茶叶,不只消化不良、还大便不通之类的民间传说。还有,传说林则徐三月份曾给英女王写过一信。梁廷的《夷氛闻纪》、夏燮的《中西纪事》和李圭的《鸦片事略》等时人笔记均说林则徐给女王致信两次,这次便是第一次了。据说,林则徐把这信复制十数份,给每一个可能开往伦敦的商船,托他们捎信给英女王。信中主要有两个意思:

一、鸦片与鸦片贸易乃“贵国所属各部落鬼域奸人私行造作,并非贵国王令其制卖”;

二、吓唬英国那个小女王:“天朝之所臣服万国,当然有想象不到的神威,日后不要说没有预先警告之”。

直到现在,学界中对这封信是否发出,持两种看法,一种是发出了,一种认为是误传,没有发出。不过,不管有没有发出,反正没有听说英国那边的女王曾经收到过此信。

5月2日,林则徐认为缴烟工作可以如期完成了,遂于5月4日撤销了对商馆为时已六周的封锁,除颠地等16个大鸦片贩子外,其他人都可以离开广州。5月21日,缴烟工作结束,钦差所收之烟,远远超出了义律所报之数:共计19187箱又2119袋,比义律原报的20283箱,要多出1000多袋(因为鸦片干湿不等,每箱鸦片100至120斤不等,一袋鸦片与一箱鸦片重量相当,按林则徐奏报,运输时板箱占位置,匀摆不开,边舱地方遂间用口袋装盛)。

算是超额完成了缴烟任务。问题是,这种超额,只是暂时的微笑。甚至有人认为,林则徐上了义律的圈套。是义律同志狡猾呢?还是则徐同志太老实?抑或恰恰相反?义律与林则徐,到底谁上了谁的圈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