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在三年内攒够剩下的20个积分,黄妹芳有两个选择。
要么去考个本科文凭,要么去考社工资格。
对于原本学历就不高,也已经不再年轻的她来说,这并不是个轻松的任务。
更别说大部分时间还得在工厂上班——丈夫的货运行业越来越不景气,无法负担家庭的全部开销。
工作、学习、家务,黄妹芳每天都忙的像在打仗。
“午休一小时,一刻钟回家,一刻钟烧饭,一刻钟吃饭,一刻钟原路返回。”
下班后要检查儿子的作业,跟儿子一起搞定剩余家务,再学习到深夜。
好不容易遇到休息日,多半还得去上课。
同样忙碌的还有李婷。为了上IT课,她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只靠周末的零工维持生活。
跟培训班的同学合租,属于自己的落脚地只有一张床的空间。
为了省钱,喜欢吃米饭的她经常靠素面填饱肚子。
但即使目标再远、过程再难,依然想要抓住任何一点机会“留下来”。
02
“不认命”
一个几乎算是共识的观点是,“逆潮流而动”在如今是个奢侈品。
求职市场的第一准则是稳定;家境贫穷的高考状元选择考古专业,会有无数善意的声音提醒她“务实点,别冲动”。
跨出轨道的人生、还有点务虚梦想的人生,早已不属于期望薪资3000块也找不到工作的应届生、不属于背着房贷被裁员的中年人。
按理来说当然更不属于李婷。
常见的“厂妹人生”是什么样的?
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从老家跑到大城市的工厂里做工,一个月赚几千块。
休息时跟朋友聚会逛街、看电影、喝奶茶,看似已经融入城市生活。
但几年之后大多回到老家,嫁人生子。
李婷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毕业后她曾经干过三份工作——餐厅服务员、整理表格的文员、给螺丝分类的产品员。
但在她看来,这些工作通通没什么区别。
不过是像机器人一样把东西传来传去,只不过手里有时是盘子、有时是螺丝和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