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华夫妇做梦都没想到,曾经赶场一天都卖不出两三个的竹编筲箕,有一天能在网上几个月就卖出十几万个。殷志华今年七十多岁了,6岁时就学会了编筲箕,他所在的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四方新村曾是远近驰名的“筲箕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没传承这门手艺,会的只剩十几个老手艺人。如今,他们都给熊珍礼供货。
熊珍礼是一名新电商合伙人,每隔一两周就会开着货车到各个村收购,收上来的竹编运送到自贡市城郊的自贡农人科技有限公司仓库,一个个簸箕、箩兜、收纳筐等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淘米洗菜、装水果装馒头,甚至有银行用来装现金。
七旬留守老人殷志华,从6岁起就学会了竹编,现在通过拼多多商户进行销售。(摄影 海顺)
自贡农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叫龚勋,今年刚三十出头,原本学了计算机打算做程序员的他,2018年从西安回到老家自贡,和同学一起合伙在电商平台卖家乡的特色手工竹编。2020年9月起,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拼多多平台,订单量一下猛增十倍,三个月“拼”出10万 ,带动了周边100多名老手艺人重拾旧日技艺。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四方新村是远近闻名的“筲箕村”。(摄影 海顺)
老手艺人月入数千元
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殷志华说起看家本领滔滔不绝,看似简单的一个竹编筲箕,从砍竹子开始算,竟有十多道工序。在川南地区,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有竹子,“3年左右的竹子最适合做竹编,发了竹笋后就可以砍了,不久后又会长出来新的”。
殷志华自幼学会了竹编技艺,年轻时白天去生产队干活,晚上回家编织,为家里挣了不少补贴。这么多年来,夫妻俩也曾外出打工,但竹编这项手艺从来没有断过。如今两个女儿外嫁,夫妻俩就一直靠竹编维持家用。
每天天不亮,殷志华和陈淑芳就起床,吃过早饭后夫妻俩各司其职,一般殷志华砍竹子、划篾丝,陈淑芳则为筲箕起头。陈淑芳说,现在编筲箕的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人坐不住,就编不了多少。手工活路始终快不了,有的只能是熟能生巧。老两口有时一个月能编一百多个,收入三四千元。
殷志华在自家门前小院进行竹编的第一道工序:砍竹子。(摄影 海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