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彬
近日,有媒体发出的一篇《“治沙功臣”带来的“地方病”:沙蒿过敏成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报道,得到了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宁夏、甘肃等多个地区民众的强烈共鸣。
据报道,我国多个沙漠边缘地区,近一二十年来广泛种植沙蒿以防风固沙治理当地沙漠环境。在沙丘变成绿洲的同时,沙蒿的生物危害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地方成为了过敏性鼻炎的重灾区,一到沙蒿开花的季节,很多人就会疯狂打喷嚏、咳嗽、流鼻涕,眼睛奇痒无比。
可以说,沙蒿之困,成为了一个很多沙漠边缘城市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更关系到千万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地很多受不了沙蒿花的人,不得不当起“候鸟”,在花期到来时躲到其他城市生活。这样一来,治理沙蒿甚至成为关系到当地城市发展、人口红利的大问题。
蒿类是治沙的绿色英雄,耐旱速生,种植成本低,生命力极其顽强,固沙能力强,是西北地区治沙主力。例如,毛乌素沙漠之前是茫茫一片的黄色,因为有了沙蒿的点缀,现在变得郁郁葱葱。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排除沙蒿这个沙漠治理的绿色英雄,是造成地区性严重过敏的元凶。不能将庞大过敏人群的身体健康当成治理环境的“成本”, 也不要用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否定掉沙蒿对治理沙漠的贡献。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这需要地方政府拿出勇气,不回避、不逃避。
敬畏大自然,按科学办事,应该是我们面对这个新生问题的基础态度。
必须对于沙蒿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迅速做公共卫生调查,作出科学判断。2017年,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举行期间,针对“过敏性鼻炎高发与防沙工程中固沙植物沙蒿相关”的说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表示,将与卫生等部门开展相关研究。榆林等地方卫生部门也表示,沙蒿可能是诱发过敏性鼻炎的一个因素。
有公益机构曾向国家卫健委提请公布相关的政府信息,国家卫健委回复表示,尚未对相关地区“过敏性鼻炎、蒿类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等三类人员的人数及就诊人数”进行统计。之后,该机构提起了行政诉讼,希望以此为契机,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直面问题,从科学路径上找到问题成因。这么多北方城市的民众因沙蒿花得了“地方病”,是一个严肃的公共卫生议题,需要得到职能部门的认真对待,体现出对于人民生命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要承认,人类对于自然是很渺小的,对于生态圈复杂的影响机制也知之甚少。中国北方沙漠地区的绿化成就举世公认,堪称奇迹,但对于治沙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必须有直面的勇气,拿出同样强有力的措施,对沙蒿可能造成的“地方病”问题,不能一拖再拖。(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