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3 15:31:33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1)

一、《<论语>十二章》(七上)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诫子书》(七上)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2)

三、《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七下)

1.“吴下阿蒙”一成语来自《孙权劝学》中的: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2.“刮目相待”一成语来自《孙权劝学》中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孙权劝学》中表明吕蒙学习成果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4.《孙权劝学》中孙权要求吕蒙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5.《孙权劝学》劝说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7.《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四、《陋室铭》刘禹锡 (七下)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五、《爱莲说》周敦颐(七下)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六、《河中石兽》(纪昀)(七下)

1.《河中石兽》一文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2.《河中石兽》一文中,僧人们认为石兽在以为顺流下矣,讲学家认为石兽在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老河兵认为石兽在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河中石兽》一文中,点明了判断石兽堙于沙中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4.《河中石兽》一文中,老河兵判断.寻找河中石兽的办法是: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5.《河中石兽》一文中,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水兵则判断当求之于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3)

七、《三峡》(郦道元)(八上)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八、《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八上)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九、《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八上)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复杂又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十、《与朱元思书》(吴均)(八上)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十一、《富贵不能淫》(八上)

1.全文的中心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

1.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 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十三、《愚公移山》(《列子》)(八上)

1.《愚公移山》中表明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中表明移山的目标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拥护的句子是:杂然相许

4.《愚公移山》中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结果的句子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十四、《桃花源记》(陶渊明)(八下)

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 山有小口;② 初极狭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并怡然自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① 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②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十五、《小石潭记》(柳宗元)(八下)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佩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十六、《北冥有鱼》(《庄子》)(八下)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十七、《虽有佳肴》(《礼记》)(八下)

1.《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十八、《大道之行也》(《礼记》)(八下)

1.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

5.“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十九、《马说》(韩愈)(八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能揭示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其真不知马也

5.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为: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 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 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4)

二十、《岳阳楼记》(范仲淹)(九上)

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岳阳楼记》中2.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9.《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二十一、《醉翁亭记》(欧阳修)(九上)

1.《醉翁亭记》中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二十二、《湖心亭看雪》(张岱)(九上)

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独往湖心亭看雪。

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5)

二十三、《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

1.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7.“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9.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二十四、《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九下)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下基调的语句:余幼时即嗜学。

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学习刻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写作者幼时抄书原因的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写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7.表明叩问之师的确是德隆望尊的严师的句子: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8.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

9.表明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或遇其比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合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0.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或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若人也。

11.写跋涉之苦的句子: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行深山巨谷中。

12.写冷冻之苦的句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3.写衣食简陋的句子: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蔽衣外其间。

二十五、《曹刿论战》(《左传》)(九下)

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九下)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二十七、《出师表》(诸葛亮)(九下)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诚宜开张圣听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

8.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9.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就像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1.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6)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