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牡丹的段落,描写牡丹的语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3 22:44:07

来源中国军网

矮小,稀落,但绝不卑微。

不是不明艳就要低头,不是不高贵就要退缩,不是不高大就要羞于绽放。盛开无问西东,不受外界左右,“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释放最大限度的璀璨。

壮阔最为涌荡的激流。

无问西东。

形容牡丹的段落,描写牡丹的语句(1)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人格的精神镜鉴

苔花映照在品格上,又成为了精神镜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自我实现的意识,是人生意义的探索,是自身价值的发掘。

《穆斯林的葬礼》开篇中,梁亦清只是个要饭的衣衫褴褛的少年。他从学徒成长为手工匠人、成为玉器作坊奇珍斋的主人,升沉起伏,就是苔花的写照。

个体的渺小掩饰不了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就像书中的新月和老师楚雁潮,追求理想和事业所释放出灿烂的光华,成就最动人的篇章。冰心这样评价《穆斯林的葬礼》,“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这朵挺然独立的异卉奇花,在我看来,就是一簇苔花。这部作品,就是映照着人生价值的苔花,梁亦清、韩子奇、梁冰玉的生命都浸泡着痛苦和不幸的血泪,但他们不向厄运低头,始终以坚韧、顽强的意志突围。

《黄河东流去》的核心人物李麦,四岁跟随失明老父“跑南闯北”地要饭,“是个生活能力极强的人”。她遇事从不悲观消极。在乡村被淹没的绝境来临时,李麦她这样说,“咱千万不能走绝路,投河上吊的都是傻子,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得刚强地活下去!”能激活所有的生命意识,成就生存能力里最精彩、最饱满、最浓烈的篇章——这段话,何尝不是蕴含着苔花的的精气神!

形容牡丹的段落,描写牡丹的语句(2)

(小说《黄河东流去》插画)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一个人的胆气,脖筋和脊梁骨,是生命底蕴的活力,是一种豁达的通透超脱的生存意识,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坚忍品格。

翻开《黄河东流去》的书页,黄泛区人民经历的深重灾难令人震撼。历史风涛沉浮,斗争可歌可泣,黄河儿女为求生存而作的勇敢搏斗,张扬着自强和担当的品格。寻根传统文化,这些品格无不都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二)治学的思想长征

最初认识苔花,是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花认认真真的吐露人生风华,让默然的人生别具一番风味。

似乎与苔花有关的诗句,都富有哲理而又引人沉思,都像是生命的引吭高歌。苔花的姿态的确是一件很动人的事,携苔花的姿态涤透人生的风雨,继而厚实成思想的积淀。

初初听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诗,是从《百家讲坛》开始。

刘心武谈红学时讲到的治学精神,以这句诗来清晰明朗地表达。深深体悟这句诗,既浸染了学者深具个人见解的学识哲思,又饱蘸着自己的谦恭之意。

形容牡丹的段落,描写牡丹的语句(3)

有关苔花的诗句

是的,学者和其真正优秀的作品,永远都是真诚的,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倾诉。

当读起余秋雨的文字,亦像是欣赏苔花。

余秋雨先生对山水历史和文化文脉产生的朝圣心理,和苔花对环境的敬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一次如牡丹般的盛开,都是苔花隆重而自爱的仪式。也许苔花暄妍了许久,我们只是匆匆一瞥,却一眼万年,让人屏息神仪。

因为认真所以深刻,因为期盼所以沉淀。就像甘守寂寞的苔花,在风雨过后,更加碧绿、清新、自然。

《文化苦旅》中的苦,在外人看来的苦,何尝不是作者心境的甜?自己察觉不到渴望,是一件很痛心的事;自己能剥离所有尘埃去守护初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学者以敬畏而诚恳的心,去到人所罕至的地域。让治学的精神熨烫在一尘不染的角落,与学海相容,以勉励而自持的态度攀登学山。认真地文心雕琢,纯粹地思维起舞,无关资历浅深,无关问津与否,做学问上从不放弃做最大的梦。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中华文明在细小的源头之时,就凝结着翠微而生动的信念,才酝酿出浓酽的甜。

是的,自身的砥砺作用,是治学精神的标配,恰如苔花般,泰然自若,傲骨挺立,无问西东。

形容牡丹的段落,描写牡丹的语句(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