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摄影报道
9月7日,第三届中欧生命科学发展与合作论坛在蓉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中欧互动·生命科学·融合发展·造福世界”,着力探讨中欧生命科学发展与合作,重点沟通、交流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医疗服务、医养医美等前沿课题;共同探讨干细胞在抗衰、整形医美、医疗康养等领域的发展创新,以及前沿生物医疗技术研究下的大健康前沿理念、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沿创新。
7日晚,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技术负责人裴瑾带来演讲《红豆杉种质资源保护、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和大健康产业链打造》。 随后,川观新闻记者围绕等四川如何抓住红豆杉产业发展机遇、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短板等话题,专访裴瑾副院长。
记者:好几年以前,外省就有很多企业打造红豆杉大健康产业链,您演讲中提到,四川要对红豆杉进行种质资源保护、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和大健康产业链打造,跟其他省份相比,四川的独特优势何在?
裴瑾:先科普一下红豆杉,它是250万年前珍稀濒危古老物种,号称植物王国“活化石”。由于其根茎叶中含有紫杉醇(天然抗癌药物,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紫杉碱、双萜类化合物等物质,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中国的红豆杉储量占全球储量的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红豆杉资源大国,但目前红豆杉产业存在终端产品类型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少、品牌推广力度不够的短板。红豆杉国际市场上以提供红豆杉枝叶或紫杉醇粗提物为主,红豆杉枝叶出口量约占世界总产量四分之一,但出口产值仅有2亿美元。
而四川野生红豆杉资源是西南地区最丰富的,也侧面印证,四川有发展红豆杉栽培的独特底蕴和禀赋,我们就可以抓住国际市场对紫杉醇的需求,考虑如何把红豆杉栽的更有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目前我们已在都江堰、汉源、大邑等地建立红豆杉基地,重点开展人工红豆杉繁育、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种植,以及红豆杉医药产品的开发和相关的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技术负责人裴瑾接受记者专访。魏冯摄
记者:我们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需中药应用,曾引起部分中药材品种价格上涨、供不应求,原因何在?如何应对?
裴瑾:中药材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今年药材价格上涨。一方面,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期间的优异表现使得中药材受到高度重视,进而拉动中药材需求比往年增加;另一方面,受耕地保护等政策影响,减少了部分中药材的种植,导致部分中药材出现短缺。此外,部分地区遭遇了灾害天气,导致一些品种的产量减少,可建立中药材储备管理模式、建立中药材的市场运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记者:为做好中药材应急品种的储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离不开科学规划中药材产业、大健康产业发展。在规划过程中,四川要格外注意什么问题?
裴瑾:四川作为中药材资源和产业大省,在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方面资源优势显著。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四川在制定中药材产业、大健康产业规划时应注意:
产业定位有待明确。四川80%以上的市(州)大品种中药材种植覆盖率未达到50%,发展的重心不聚焦。因为各县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较多,“选择的烦恼”往往导致难以取舍而“一把抓”,县域定位不明确而导致“拳头”不硬,缺少“单打高手”。
附加价值有待提高。中药衍生品以短平快、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产业呈现单种药材的全产业链开发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中药产品价值没有充分发挥中药材的多种功能,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
生产效率有待提高。50%的大品种中药材集中在“小规模-低效率”的发展阶段。
记者:您如何评价四川中医药产业现状?
裴瑾:四川省拥有中药资源蕴藏量、常用中药材品种数、道地药材品种数量、国家GAP认证数量4个全国第一,产业存在优势产品多、产业产能大、技术支撑强等优势。 2019年,省中医药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等省直部门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打造川派中医药文化标志和健康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川产中药材市场竞争力。
但目前,四川中药材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存在产品开发粗放、结构单一、组织化程度偏低、现代旅游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中药材产业提供的产品、服务数量和质量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产业链条协同发展还需寻找新的动力。
记者:您曾说过,成都要重视具有优势的川芎、厚朴等传统药材品种,适时调整中药生产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防止个别品种过热,保证供需精准对接不错位。放眼全川,过热的品种是哪些?如何保证供需精准对接?
裴瑾:像白及、重楼、半夏等品种相对“热门”。中药材供需对接,四川要建立政府推动指导、协会搭台服务、企业参与互动、多方合作共赢的中药材供需对接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信息交流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中药材种植基地按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和种植,加强对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安全性的监测和控制,确保中药材质量和安全。三是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指导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枳极开展中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专家名片:
裴瑾,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技术负责人,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副主任,四川省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药资源学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