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性格特点好的方面,分析项羽的个性和性格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5 02:18:51

西楚霸王,多么霸气的称谓,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于项羽都不吝惜自己的笔墨,让项羽更是大放异彩,但真正让项羽走上巅峰的是太史公司马迁,他把项羽列入了只有帝王才能列入的本纪,在司马迁眼中,项羽是不是帝王的帝王,是世之英雄!这样的人不能得到天下实在是太让人惋惜了,他生的遗憾就让我来弥补吧,这也许才是发自太史公司马迁内心的声音。

父母缺位:缺少父母的陪伴,让项羽缺少耐心,渴望用最快的方式,获得世人的关注和认同,以此来证明存在的价值。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史记·项羽本纪》

从《史记·项羽本纪》的开篇中,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是项燕的后人,按辈分来讲属于项燕的孙子辈,项氏一族世世代代在楚国做将军,项燕作为楚国最后的名将,死在了秦将王翦的手里。因此,说项氏一族和秦人有国恨家仇并不为过,项羽的反秦信念是十分坚定的,这点不容置疑。

项羽性格特点好的方面,分析项羽的个性和性格(1)

这里有一个问题,项梁是项羽的叔父,并不是项羽的父亲。那么西楚霸王项羽的父亲到底是谁呢?在《史记》里找不到答案,对史料选择十分谨慎的司马迁为什么没有记录这么重要的信息呢?这点我们不得而知。至于项羽的母亲是谁?在《史记》里也是只字未提。其中的原因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就是项羽从小一直跟随在叔父身边,缺少父母的陪伴。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身边缺少父母的陪伴,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失。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缺少耐心,渴望用最快的方式,来获得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同,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于这个目的来讲,读书太慢了,于是去学剑,又没有学成。叔父项梁斥责项羽,项羽有自己的理由,他对于读书和练剑有自己的看法。项羽认为读书,只要能认识和写出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而练剑就算再强,也不过是一个人的强大。项羽想具备万人敌的能力,成为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项梁感觉内心有一丝欣慰,看来项羽确实是将门之后,于是他传授项羽兵法,开始的时候项羽很有兴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在了解了大概的意思后,项羽又不肯深入学习了。

有人说项羽有些幼稚,但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孩子气的天真。因为父母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项羽在性格特点上,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矛盾丛生:项羽既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又是一个崇尚武力、嗜*成性的人。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在上面的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司马欣,他后来被项羽封为塞王。很多人有疑问,章邯是秦末秦最后的名将,投降后被项羽封王情有可原,而司马心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也无杰出的才能,为什么项羽会封他为王呢?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因为他救了项羽的伯父项梁的性命,封司马欣为王,可以看作是项羽的知恩图报。你没有看错,这个知恩图报的项羽和后来坑*二十万秦军,*死上将军宋义的就是一个人,看似矛盾却也合理,项羽性格上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矛盾。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性格特点好的方面,分析项羽的个性和性格(2)

如果说项羽有什么人生目标的话,始皇帝嬴政可以算作一个目标,不过和刘邦的谦逊低调相比,项羽显得桀骜不驯,他在看到始皇帝出巡的队伍时,发出了“我可以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其言语中充满不平之意。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的自信来源于实力,在那个时代,项羽的武力是杰出的,可以说千古无二。吴中的子弟对项羽都心存敬畏之心,主要就是忌惮项羽的武勇之能。

项羽既可以为受伤的士卒而流泪,又会因为吝惜官爵和地位,而不赏赐自己身边的亲信和有功之人,处处时时都体现出性格中的自相矛盾的特征。

顺境无忧:因为有了召平和陈婴两位贵人相助,项羽叔侄二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但距离巨大的挫败也越来越近。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反秦的序幕,一时间天下皆反,作为楚国将领出身的项氏一族,自然不会放弃这一机会。项梁也在会稽举兵反秦,所依仗的一个是项梁的用人有方,另外一个则是项羽的勇力无双。项梁的队伍能迅速壮大,还要得益于贵人相助,这个贵人叫做召平。这个召平利用陈胜的名义,封项梁为楚国上柱国,让项梁出兵伐秦更加明正言顺。

项羽性格特点好的方面,分析项羽的个性和性格(3)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史记·项羽本纪》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在《史记·萧相国世家》里面,给萧何出主意,让他一定要放弃封赏,并且捐献出家财,用在前线的军资上的人也叫做召平。

召平谓相国曰: “祸自此始矣! 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 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史记·萧相国世家》

又是这个召平,后来还差一点让野心勃勃的齐王刘襄进京勤王的计划提前泡汤。当时他的职务是齐国的国相,掌握着调动齐国军队的兵符,如果不是齐王刘襄使用了欺诈的手段,恐怕齐国的部队还没有出发,就已经被召平扼*在摇篮之中了。

齐王欲发兵,其相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召平乃反,举兵欲围王,王因*其相,遂发兵东,诈夺琅邪王兵,并将之而西。——《史记·吕太后本纪》

说完了召平,我要说到另外一个叫做陈婴的人,这个人也是秦末的一路豪强,他起事后不久就拥有了几万人的队伍。本来大家是想让他称王的,但陈婴的母亲劝告陈英说,你的祖上根基浅薄不能称王,否则必然祸及自身,不如选择有前途的人去投奔。正是这位伟大女性,让陈婴放弃了自己称王的念头。

项羽性格特点好的方面,分析项羽的个性和性格(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