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拥有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华文化也在千年的文化洗礼中,沉淀出了一些耳熟能详的“生活真谛”,最常见的譬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用一句朗朗上口的话谚语,来告诫别人做出行计划之前,要先注意天上的云朵情况再定夺。
除了这些一看就让人能够理解内容的话之后,还有一些则是让人好奇不解,其中大有乾坤的句子,其中“出门遇三事,必有祸灾”更是语气严重的申明,在日常出门的时候要注意三件事情,不然就会有飞来横祸。
那么这三件事又是什么,他们又真的灵验吗?
乌鸣地上无好音起初,乌鸦并不是不祥的象征,在唐朝之前,乌鸦作为神鸟,被当作神明的使者为人类传递好消息。
甚至有人觉得,乌鸦鸣叫,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说明这个国家的君主是一位明君。
而君王也将自己平时见到乌鸦作为大好的祥瑞,说明这一天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会顺顺利利圆满成功。
更有趣的是,乌鸦本身的反哺行为,更是将乌鸦推向了人性中至纯至孝的一面,在乌鸦的身上能看到封建社会推崇的孝义,乌鸦尚且知道反哺,何况是人呢,不是更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吗?
但随着王朝的更迭,到了唐朝时期,乌鸦的身份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它不再是代表吉祥如意的神鸟,而是成了带来灾祸的鸟。
加上连年的战乱,人都吃不饱饭,到处都是饿死、冻死的人,而以食腐肉为生的乌鸦,对这些尸体趋之若鹜,一见到有死人便如同看到一顿饕餮盛宴一般,围上去啃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