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经典的诗句赏析,陶渊明经典古诗句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7 08:41:47

导语: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末到刘宋初的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和“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出生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曾孙。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但都不久就辞去,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只干了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诗歌表现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社会和政治的批判和反思,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和坚持。

散文和辞赋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作品,广为流传和影响。诗文集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经典的诗句赏析,陶渊明经典古诗句子(1)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田园,远离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情趣和心境。

诗人虽然居住在人世间,却不受车马喧扰,因为他的心志高远,超脱尘俗。

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悠然地望见南山,感受到山中的气息和傍晚的景色,看到飞鸟结伴而归。

诗人认为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意,但想要说出来却已忘了言语。

这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幽雅,情感真挚恬淡,是田园诗派的典范。

陶渊明经典的诗句赏析,陶渊明经典古诗句子(2)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描写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和心情。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是回顾过去的仕途经历,后八句是描绘现在的田园风光。

诗人用羁鸟和池鱼来比喻自己在官场的不自由,用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来表达自己的隐逸志向。

诗人还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等细节来描绘自己的住所,用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景物来展现自己的环境,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语言来营造出一种恬静安适的氛围,用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声音来增加诗歌的生动感。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和总结,他说自己在官场的时候就像在樊笼里一样,现在终于能够回归自然了。

这首诗以平淡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恶,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超脱心态。

陶渊明经典的诗句赏析,陶渊明经典古诗句子(3)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在南山下种豆的情况。

诗人没有刻意经营田地,只是随心所欲地播种和除草,所以“草盛豆苗稀”,这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不求甚解,也表现了他追求自然无拘的境界。

诗人从早到晚地劳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既写出了劳动的艰辛,又写出了劳动的快乐。

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这是一幅美丽的月夜归耕图,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后四句为第二层,写诗人归来的途中和心境。

“道狭草木长”,写出了山间小路的狭窄和草木的茂盛,

“夕露沾我衣”,写出了夜晚露水的湿润和衣服的沾湿。

这些都是劳动带来的不便和不适,但诗人却说“衣沾不足惜”,因为他觉得只要“但使愿无违”就行了。

这里“愿”指他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诗人认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志,就不在乎外在的困苦和艰难。

这是一种高尚而傲岸的情操,也是一种超脱而洒脱的心态。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没有任何修饰和雕琢。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

但这些平淡的诗句却融入了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陶渊明经典的诗句赏析,陶渊明经典古诗句子(4)

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十二首·其一》是一首感慨人生无常,劝人及时行乐的诗。诗人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诗的开头两句“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用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和陌上尘土来比喻人生的飘泊不定,没有着落,没有根柢。

这是诗人对自己和世人的深刻体验,也是对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的反映。

诗的第三四句“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从个人转向社会,从自身感受转向对人间情义的思考。诗人认为,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历经艰难,每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既然如此,何必在乎血缘关系呢?世间所有的人都应该视为兄弟,相互友爱。

这是诗人在战乱年代对和平、泛爱的一种理想渴望。

诗的第五六句“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从社会转回个人,从对人间情义的思考转回对自己生活的把握。

诗人认为,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动荡,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

这是诗人在自然中发现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表现。

诗的结尾两句“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从个人转向普遍,从对自己生活的把握转向对所有年轻人的劝勉。

诗人认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这是诗人在消极悲观中透出的一丝积极进取。

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比平常,质如璞玉。但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诗中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诗人以自己为代表,展现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心境和精神。

总结: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淡远高远,情感真挚深沉。他的诗歌主题多涉及人生无常,隐逸田园,理想与现实,忧国忧民等方面,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和坚持。

他的诗歌富有创新和变化,既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的风格,也有慷慨悲歌、金刚怒目的气势。

陶渊明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他的诗歌对后世诗人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唐宋诗人,如杜甫、苏轼等都对他推崇备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