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李师师,水浒传原著中的李师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8 18:05:38

在我国古代,妓女是一种合法的职业,且受到朝廷的保护。与比较低等的“娼”不同,古代的妓女是有才艺的高等交际花,她们的服务对象是王公贵族、文人雅士。所以,在古代小说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妓女与上流人士发生的爱情故事。

水浒传中的李师师,水浒传原著中的李师师(1)

李师师,是北宋时期汴京名头最大的妓女,每天登门造访的公子哥、达官显贵络绎不绝。当妓女当到李师师这种程度,已不再是凡人用金钱能够求得了。想要一亲芳泽,除了腰包里有充足的银两之外,还得兼备才华和地位,此外运气也是至关重要的。

说起来,这李师师本来只是个小手工业者的女儿,三岁时他爹带着她来到寺庙求签,寺里的方丈为她摩顶时,小娃娃哇哇大哭。老和尚觉得,这个女孩与佛家颇有缘分。因为当时的人们喜欢称和尚为“师”,于是老僧便亲自为小女孩取名为“李师师”。

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的父亲因为触犯刑律身陷囹圄,因为急病死在大狱中。孤苦伶仃的李师师被邻居接走,抚养成人。随着年龄增长,李师师逐渐出落得有了一副天人之姿。某次养父母带她上街时,妓院的老鸨相中了这个美人坯子,花重金将其买下,亲自教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在李师师十三岁那年,她正式挂牌接客。从这一天开始,京城的所有名妓都为之暗淡。每天肯花钱见李师师的名人踏破了青楼的门槛,为了与她共度良宵公子王孙们不惜倾家荡产。到了后来,李师师的名字甚至传到了宫里,引起了宋徽宗的兴趣。

水浒传中的李师师,水浒传原著中的李师师(2)

读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宋徽宗是个粗通风雅的风流皇帝。听说坊间有这样一位小美人,看厌了后宫佳丽三千的宋徽宗不由得来了兴致。

当然,宋徽宗毕竟是一国之君,若他大摇大摆地嫖妓,难免会落人话柄,造成不好的影响。为了掩人耳目,皇帝特地乔装打扮成挥金如土的大商人,在青楼里大把大把地撒银子,想要吸引李师师的注意力。

前文我们也说过,名妓如李师师,不是用银两就能打发的。宋徽宗的表现和一个土大款没什么区别,所以美人根本没有跟他共度良宵的兴趣。李师师所表现的态度极其傲慢,整天晚上甚至连话也没有对宋徽宗说一句。宋徽宗十分烦闷,只能坐在那里喝了一夜的酒,然后悻悻而归。

得不到的永远在*动,宋徽宗也不例外。第一次见美人失败后,没过多久宋徽宗便又登门造访。这次,他采取了不一样的战术,在李师师面前表现了高超的艺术鉴赏能力。作为一名文艺范十足的皇帝,这方面宋徽宗自然拿手,所以他顺理成章地得到了李师师的青睐。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非常甜蜜了,两人在一块画画、下棋,卿卿我我。

水浒传中的李师师,水浒传原著中的李师师(3)

一夜良宵后,宋徽宗的魂都被李师师勾走了。从这以后,他再没“光顾”过家里的宫妃,隔三差五便打着体察民情的幌子逛窑子,找李师师寻欢作乐。

宋徽宗所表现出来的仪态和语气,自然与寻常的王公大臣不一样。聪明如李师师,在接触此人几次后便猜出了他的真实身份。李师师虽然与其他青楼女子略有不同,但她的本质仍是擅长献媚的妓女,所以在得知宋徽宗是皇帝后便使出浑身解数百般奉承,迷得宋徽宗乐不思蜀。

至于小说里李师师帮助梁山好汉完成招安事业,这只是作者的杜撰罢了。真实的历史中,李师师并无此奇遇。宣和七年末,金兵大举南下,吓得宋徽宗连皇帝都不想做了,直接传位于赵桓(宋钦宗),自己则溜去镇江避祸。至此,李师师彻底失去了靠山,与其他汴京百姓一样自身难保。

战争是无法避免的,李师师只能想办法明哲保身。为了能让自己活下去,李师师打算遁入空门,当尼姑或当道士。于是,李师师便将所有积累下来的家当全部送给官府,资助河北的军队。做完这一善举后,李师师便委托太监传话给宋徽宗,希望他能念及旧情,允许她出家当道士。

宋徽宗自顾不暇,哪会考虑到别人?

他随口答应了李师师的请求,将她打发到慈云观里出家,自此不管不问。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比较简单了,随着靖康之难的发生,北宋沦陷。在战乱之中,李师师的下落成了未解之谜。在正史中,并未出现关于李师师下落的记载。

水浒传中的李师师,水浒传原著中的李师师(4)

以至于,那些收录了李师师去向传闻的野史,对其晚年境况也是众说纷纭。

第一类说法,是李师师因故自尽,《李师师外传》等小说都沿用了这种说法。当时金国军队长驱直入,攻陷了汴梁城,在城中烧*淫掠无恶不作。在金兵的扫荡中,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及诸大臣、宫妃在内的三千多名显贵均遭到俘虏,被押送到北方。金国主帅打下城池后,胁迫宋朝交出李师师,称金国皇帝慕名已久,想要见见这位倾国倾城的大美人。

出卖了李师师的,便是被安插在汴京的金国傀儡张邦昌,他为了表现自己,竭尽全力搜寻李师师的下落。最后,经张邦昌的打听,得知李师师藏在道观里。在胁迫李师师的过程中,这名女子竟表现得十分刚烈,她痛斥张邦昌,随后用头上的发簪扎进咽喉,由于发簪太细没有办法立即死亡,李师师又将整根发簪吞下,以身殉国。

这种说法看起来十分壮烈,但真实性有待考究。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学者对此说法持怀疑态度。

水浒传中的李师师,水浒传原著中的李师师(5)

第二类说法,就是李师师流落民间,不知所踪。根据《墨庄漫录》的记载,李师师将全部家当全都贡献出来后,连生计都没了保障。为了活下去,她只能远离汴京,来到江南地区求生。可能有人会觉得,按理说以李师师的姿色和身段,若她肯“重操旧业”的话生存下去想必不是问题。不过,当时的李师师因流亡期间的颠簸和坎坷,已经花容不再,“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

但凡风月女子,不论其才艺有多高明,脸蛋才是最重要的资本。一旦失去了姿色,那么她们的境遇也可想而知了。没有当年风韵的李师师,再也无法像当年一样得到达官显贵的青睐,何况国破之际哪有人有雅兴寻风问月。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师师都无法保障生计。

《宣和遗失》记载,李师师“后流落湖湘间,为商人所得”,可以说,这个结局对她而言还是不错的,毕竟在她年老色衰时尚能找到依托。

不过,《汴京纪事诗》所描述的可能更加贴近现实:

“辇縠繁华事可纷,师师垂老过湖湘。

镂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辇縠繁华事可纷,师师垂老过湖湘。

镂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一个名声、姿色都不复当年的女人,哪有机会重操旧业呢?

前文中我们也讲过,李师师从十三岁起就已堕入风尘,生平所学不是琴棋书画就是讨好男人的本事。倘若离开风月之地,她根本没有安身立命的能力。所以,包括《水浒后传》在内的一系列小说的作者,均不看好李师师的晚年,认为失去了资本的她流落临安等地,凄惨无比。

水浒传中的李师师,水浒传原著中的李师师(6)

第三类说法略显平淡,称李师师在汴梁沦为敌占区后,沦为金人的俘虏。在北上的过程中,受尽辛酸苦楚,最后她不得不嫁给一位年迈的老军士。没人知道她嫁人后的生活如何,或许在她已为人妇后不再受金人的欺凌也未可知。

上面提到的这三类说法,笔者认为第二类还是比较符合现实情况的。

因为,在汴梁沦陷之前,李师师为了明哲保身就已奉献了全部家当。李师师父母双亡,也没有什么亲友,唯一的靠山宋徽宗已沦为阶下囚,走投无路的她只能一路向南。所以,李师师流落江南、湖湘的可能性非常大。

至于第三类说法中,金人掳掠李师师北上的情况,笔者认为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虽然金国主帅向宋人提出,带走名单上所有的后宫女眷,但李师师并不是宋徽宗的妃子,她的名字也不大可能出现在嫔妃名册上。毕竟,宋徽宗嫖妓是一件比较隐秘的事,当时了解内情的人想必不多。不过,不论李师师的晚景如何,可以确认的是她的下场不会太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李师师,无疑是宋代史上的奇女子。她的际遇,与北宋如出一辙,虽然华丽,但却短暂。或许这个女人在国家沦亡后死在了兵荒马乱中,或许她重操旧业继续在风月场里陪酒卖笑,亦或是她找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过上了平凡的日子,总之相比于残破的万里河山,她的结局已不再重要了。

参考资料:

【《水浒传》、《宣和遗失》、《墨庄漫录》、《汴京纪事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