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等级、排定名次,在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相当普遍。对于和自身利益不相*事情,人们津津乐道那些既定的等级、名次;而如果涉及到自己,人们将竭尽所能追求更高的等次、更靠前的排位,为此有的人埋头苦干,有的人运用智慧,也有的人不择手段。
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总有人对自己所处等次不满意,认为有失公允。一旦这种消极论调普遍化,组织的利益就将受到很大损害。
“为什么我工作这么辛苦,得到晋升的却是别人?”
“为什么我们单位评定优秀员工时,总有人跳出来反对?”
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困扰着广大员工,也困扰着管理者。那么到底应不应该设置等级和排名机制?这种机制有何利弊?怎样扬长避短?笔者试图进行粗浅的分析。
等级和排名机制无处不在
闲来无事,我喜欢上网玩玩QQ斗地主。一开始没经验,积了六百多分——负分,呵呵。根据游戏规则,我就一直处于“包身工”的地位。这东西虽说是完全虚拟的身份标志,但心里也很不舒服,于是重新申请一个QQ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很快从包身工、短工、长工、佃户、贫农、渔夫、猎人、很顺利升了上来。这些人设的身份级别,给我很大的激励,使我对这个小游戏欲罢不能。但是到了“衙役”再往上升级,需要拿到的分数越来越多,更得靠耐心和毅力了,这个时候,“冲级”的强烈*显得愈发重要,没有它的激励,我不可能没事的时候老想到这游戏。现在,我已经走在了从“知县”向“通判”升迁的道路上。
联想到很多文艺作品,喜欢给人物搞个排名榜,比如《隋唐演义》里有好汉排行榜,《白眉大侠》里有武功排行榜,就连《水浒》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有详细排名。我看了好几遍《神探狄仁杰》,最经典是破获“蛇灵”组织的故事,那里面六大蛇首的武力也有严格排名。总之,很多与武侠沾边的文艺作品都有自己的一套“武力排名体系”,读者和观众对这些排名各有看法,经常在论坛里、弹幕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这些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吧。有了这个排名体系,大家看剧时就很注意他们的“厉害”程度,自然而然投入到了剧情里。
划分等级、确定排名,不仅出现在虚拟社会中,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在封建社会,国王把贵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根据贵戚的亲疏程度、功臣的贡献大小赐予恰当的爵位和封地,这个爵位体系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严密的量化标准体系,它确保了相对的公平,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受封人员也有了加官进爵的动力。
在体育比赛里,总要决出冠亚军来,各国足球联赛根据排名还有升降级制度,正是这个排名体系的存在,才确保了比赛的激烈竞争,没有排名的激励,球员们打“和平球”、默契球的几率将大大增加,那样的比赛还有什么看头?事实上,各种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都有自己的等级和排名体系。比如,大家都诟病的官僚体制,其实在韦伯那里中性化地称为“科层制管理”,这种组织架构里有严格明确的职务等级,由这个等级派生出各自的职责任务,大家在明确的等级体系下履职尽责,根据贡献得到应有的奖惩。在另外一些组织里,比如采用事业部制的管理框架,这里面其实还是要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可以说,人类的现代组织,不管是经济组织还是社会组织,但凡称得上“组织”而不是个人的,都给自己设计了一套等级和排名机制。
等级和排名机制的利弊由上可以看到,为了激励组织(哪怕是临时的“组织”)里的人员撸起袖子加油干,客观上需要设计出一套等级和排名机制来。除了“斗地主”这样的网络虚拟游戏,生活中搞评优评先、末尾淘汰等等,本质上都是一种“排名”——只进行“头部”或“尾部”的局部排名;给予荣誉称号、颁发特别勋章等等,本质上都渗透着“等级”思想——单独拿出来“头部”设定一个特定等级。可以说,划分等级、设定排名,是人类维持组织秩序、管理特定人群、进行目标激励的极重要的思想。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等级和排名制度的背后,是权力、名望、金钱等物质和精神利益。如果设置不够合理,评价不够客观,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那么非但设计等级和排名制度的初衷难以实现,甚至由此引发不和谐因素,使整个组织蒙受损失。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等级和排名机制不可或缺,那么怎样设计更加合理,尽量做到天衣无缝,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怎样在施行过程中保持公正?这些问题,留待下次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