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曹雪芹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和贾宝玉、薛宝钗婚姻悲剧的描写,和贾府从繁华到衰败过程的描写,痛斥了封建礼教*人的本质以及封建社会灭亡的必然性。
【看点评析】成功的接榫
宝玉因为迎春在孙家受虐而闷闷不乐,联想到近来大观园中发生的悲欢离合,非常痛心。众姊妹耳鬓厮磨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昔日那些女孩子一个个离去,宝玉的心境越来越凄凉,他最后出家也就不是偶然的了。读小说如果你忽略这种地方,就不知道它的妙处和重要性。
叹青春之易逝,哀人生之须臾,悲世事之无常,这些真诚的慨叹,发自享尽荣华富贵、缱绻温柔、年仅十几岁的公子哥儿贾宝玉身上,悲哀得这样彻底,是相当惊人的。
宝玉认为女儿最尊贵,她们应该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女子也要把握自己的命运,不能听天由命任人摆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他是坚决抵制的。贾宝玉一肚子闷气无处可泄。能够理解他,抚慰他的只有林黛玉,他一径往潇湘馆来。这一径是想都不想,近乎下意识的行为,是心底的召唤。宝玉是贾府的宠儿,身边关心他的人实在太多。然而,当宝玉憋了气后,潇湘馆是第一个能让他发泄情绪和得到安慰的地方,那里有他的林妹妹,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知己,他的精神伴侣。
贾宝玉本来正愁眉苦脸着,忽见大观园里女儿钓鱼玩乐,他就一下子把忧愁抛到九霄云外,显出他玩的天性。写美人钓鱼,是《红楼梦》续书的一绝。四美钓鱼写得很有情趣。美人垂钓,宝玉在旁打趣,恶作剧般的小情趣,使整个情节不失唯美;四美钓鱼同黛玉葬花、宝钗扑蝶、龄官划蔷等一样,都是唯美画面。加上以其占旺相,谶命运结局,具有暗示与预言作用。宝玉的钓竿折断,象征着希望的破灭,与下文潇湘噩梦暗相连通。远的悲剧不说,近前就有倒霉事,贾政逼其上学。此等写法不失曹公范儿。
宝玉长大了,将来还是要去考科举,考科举就要念八股文。宝玉小时候只为风流始读书,与秦钟情意绵绵。这回宝玉上学,全因父命,是为学而优则仕。宝玉当年在这私塾里念过书,那时候他们大闹学堂,如今这家塾景物依旧,人事已非。从此,贾宝玉的活动场所不再以大观园为主,而是奉严词去攻读八股文。对宝玉而言,家塾就是一座牢笼。宝玉最讨厌八股文,对那些文章深恶痛绝。他觉得圣贤之道很虚伪,然而贾政的威严无法抗拒,只好硬着头皮去读。黛玉为平静宝玉心情和为宝玉将来着想,说八股文章代圣贤立言的书也不可一概抹倒。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家喻户晓,是因为有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能够读到它是我辈的幸运。可偏偏有些专家学者用前八十回否定后四十回,他们宁愿信一个不知是谁的所谓脂批,而对传世之功视而不见,对后四十回大加指责攻击,什么续㹦、瓦全、恶心、不屑一读等大放厥词。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心理作用和某种隐秘私心作祟,听说是高鹗写的就鸡蛋里挑骨头。如果不是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人们会觉得很好,甚至会觉得比前八十回还好。
后四十回的行文风格与前八十回有较大差异,某些人物前后有些矛盾,其实前八十回內这种矛盾也不少。其实要写贾府的衰,文字跟前面本该不一样。前面姹紫嫣红开遍,那是盛的时候。衰了以后,就都是秋冬的颜色了。慢慢地累积跟哗啦啦地垮掉,文字风格当然不同。
续写《红楼梦》首先是因为喜欢它,试想,如果高鹗真心为朝廷歌功颂德,真心推崇八股取仕,他能喜欢那前八十回吗?
更重要的是,续书是为了刋印发行,首先要考虑的是不被封*,得以存活。高鹗创造出一个前八十回所没有的学八股文以应试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巨大落差。显得自己思想保守和艺术拙劣而成功藏拙,使《红楼梦》得以躲过文字狱,获得传世。不唯功不可没,而且大智若愚。这后四十回把阴森恐怖的悲剧,巧妙自然地反转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喜剧,让《红楼梦》有了一丝温暖。完成了一部至今都无与比肩的奇书,同时写出很多值得点赞的精彩章节。如果把这故事架构、人物形象等巨大落差看成低级错误,我不禁要问,难道高鹗连你我都不如吗?
大观园的小姐和丫鬟死的死,走的走,出家的出家,大观园的青春理想王国幻灭了,悲剧基调和气氛已经形成。王道士胡诌妒妇方充滿喜剧色彩,显然是为了调节气氛,为即将到来的家族悲剧和爱情悲剧作以暂时舒缓,积蓄冲击能量。四美钓鱼是这种舒缓的继续,而且增加了情趣,丰富了色彩。作者将独特创意寓于乐趣,不可不知。
续书必须从整体上考虑结构和结局。后四十回的基本布局,需要宝玉走应试中举之路。第八十一回是一个关键的承接点,具有不同寻常的份量。回目的概括和情节构思,是具有匠心的艺术设计。回目前句近接迎春香菱的婚姻悲剧,作气氛调节;后句远承第九回情友入家塾,又为结局中举铺垫,可谓深谋远虑。
二次入塾的情节部署更具有全局眼光。把它作为回目,目光直射宝玉中举。虽然宝玉对八股制艺仍持反感厌恶态度,但是他已经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之后他逐渐失去性格光彩,直到那块象征自由天性的通灵宝玉失踪,贾宝玉彻底失去灵性,除了与黛玉痴情如故,应试中举成为必然归宿。把二次入塾作为后四十回的故事起点,又与前八十回紧密衔接,以此作为枢纽前后关联,足见作者用心之深,文思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