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来说,大豆的种植密度宁可稀疏一点也不能种植的太稠密了,如果大豆种植密度太大,不仅会影响大豆发棵长苗和分生开花结荚分枝,更会影响大豆开花结荚数量与降低豆荚饱满充实度而导致大豆发生减产。过去农村谚语 “稠麦稀豆”、“稀豆不少打,稠了草一把”说的就是这个大豆种植道理。
以中等水肥条件的普通地块种植大豆为例,正常情况下,大豆的种植密度掌握在行距30-35公分、株距10-15公分(种植大豆的株距大体可以参考“不稀不稠,一拃出头”的种植俗语)、每穴播2-3粒种子、每亩种植1.2-1.5万株左右,既能确保大豆生长空间充足又能促进大豆后期高产优收。
但上面这个大豆播种密度不是完全固定的、而且种植密度差异非常大,具体播种密度一定要因品种各异、因土地而异。因为土壤地力有好差之别、品种有早晚熟之分、株型有紧凑收缩型与高大松散型之异,因此大家要在上述正常种植密度的基础上灵活增减大豆的种植密度。
大家种植大豆确定密度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一般来说,凡是种植早熟型大豆品种、种植株型高大松散型大豆品种、种植分枝数量多或者叶片面积大的大豆品种以及豆粒个头比较大的豆种(大粒型),那么农技小背篓建议大家在种植大豆时一定要注意适当少用点豆种、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以防大豆生长空间不足而造成减产。凡是种植中晚熟大豆品种、种植株型低矮紧凑收缩型大豆品种、种植分枝数量少或者叶片面积小的大豆品种以及豆粒个头比较小的豆种(小粒型),那么农技小背篓建议大家在种植大豆时一定要注意适当多用点豆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此获得更高的产量。
除此之外,如果是在水肥条件比较好、土壤比较深厚肥沃的土地上、平原地区种植大豆,以及气温比较低的夏季播种大豆时,那么种植大豆的密度要适当小一些、苗株要适当稀一些;如果是在水肥条件比较差、土壤贫瘠地力弱的土地上以及丘陵山区种植大豆,以及气温比较低的春季播种大豆时,那么种植大豆的密度要适当大一些、苗株要适当稀一些。
总而言之一句话: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去灵活增减大豆种植密度、做到大豆能够适当性密植,才能确保每块土地上种植的大豆都能正常稳产、争取高产。
咱们很多农民在种植大豆时经常想通过密播密种的方法去增加大豆的亩产量,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大豆这种农作物属于那种分枝分叉能力非常强的农作物类型,种植密度小一点、苗株之间稀一点,它才能苗棵健壮、通风见光充足,从而多生长健壮的开花结荚分枝、中后期多结饱满充实的豆荚而实现产量的增加,如果你把大豆种植的非常密集,这样大豆因为苗棵之间生长空间不足而互相拥挤,这样大豆不仅长势会比较黄弱差,而且抽生用来开花结荚的分枝分叉能力会收到抑制,同时大豆枝叶互相拥挤、枝叶通风见光能力很差,这样的大豆不仅长势不好、容易倒伏、容易发生病害,更重要的是开花结荚数量会减少、落花落荚数量会增多且豆荚豆粒发育饱实度很多,这样的大豆岂能实现稳产和高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