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实际产值,产值和经济效益的区别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1 09:35:11

一、企业给员工发放固定工资存在四大问题:

1、让员工缺少活力

固定工资让员工在薪酬上没有盼着,所以员工容易没有活力和激情可言,很容易失去奋斗的动力。

2、固定加工资就是加成本

员工加了工资,但个人没有增值、组织没有增效,人力成本肯定会越来越高,而且还会助长内部攀比。

3、拿固定工资的人收入都不高

固定收入虽然给了一定的安全感,但加工资的周期长、幅度小,只会滋生安逸。如果想增加更多收入,必须通过被迫加班或跳槽才能得予实现。

4、很难做高效、高质量管理

你从员工固定工资中挖一部分出来做绩效考核,员工是反对和抵触的。但是如果不做考核,员工出工不出力、混日子的现象不可能得到改善。

很多企业因为给员工发放固定工资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如果不加工资,员工抱怨不满、缺乏忠诚稳定,容易离职跳槽。如果固定加工资,又会推高人力成本,企业留下了人却付出了越来越高的代价。

企业要想不再为“薪”犯愁,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固定工资模式,推行富有激励性的、创造性的弹性薪酬,推荐KSF薪酬全绩效模式、PPV产值量化薪酬模式,彻底解决让你一直头疼不已的薪酬设计和绩效考核问题。

二、KSF薪酬全绩效模式

薪酬设计一般有四个特性:一是规范性;二是公平性;三是激励性;四是增长性。

(一)KSF薪酬全绩效模式的范畴

KSF是“Key Successful Factors”的缩写,意为 关键成功因素法 。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就是根据企业所制定的平衡点,来检验员工指标完成度,进而进行薪酬和绩效的发放。

首先,要通过管理岗位的价值分析,对该岗位进行6—8个核心价值点(K指标)的提取;

其次,通过历史数据、市场预判或共识等角度,来制定激励的平衡点,比平衡点好的可以得到奖励,比平衡点差的就会少发,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驱动,真正做到激励到岗到人。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直接快效,操作简单,员工认同和接受度相对较高,同时,员工自己核算工资并检视一个月的工作成果,财务、人资等核算薪资的部门也能相对轻松与直观。

二)KSF薪酬全绩效模式三大设计原理

1.提升薪酬的弹性创造力。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弹性部分占50%以上,越灵活的部分越具有创造性。

2.将员工的价值进行划分和细分。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通过价值分解、薪酬分块原理,与员工进行价值交易,员工创造多少价值就获取相应的薪酬回报,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多创造多回报。

3.将产值量化与价值量化相结合。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深入分析价值模式与产值关系,并建立相互融合的计算模块。

(三)KSF薪酬全绩效模式六个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岗位价值分析。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通过岗位价值分析,将岗位原工资分解到核心K指标上。

第二步:KSF指标提取。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一般提取6—8个K指标,每个K指标从数据分析找到平衡点。

第三步:指标与薪酬融合。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设置权重、激励方式,以同步体现员工工资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

第四步:分析历史数据。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中数据反映,每一个K指标对于企业是利润增长的渠道,对于员工则是工资增长的渠道。

第五步:选定平衡点。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中的每个指标,凡超过平衡点即有奖励,凡低于平衡点即有压力。

第六步:测算、套算。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让员工自己为目标而做,因为目标是自己定的,所以员工就是在为自己做。这个目标经过测算、套算模块,会给员工带来更高的收益和更好的成长。

(四)KSF指标八个提取原则

原则1:KSF指标应遵循同质性原则、关键特征原则、独立性原则 。

原则2:KSF指标是具体的且可以衡量和测度的 。

原则3:KSF指标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商量、沟通的结果 。

原则4:KSF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企业内外情况而变动的,正所谓问题在哪里,焦点就在哪里 。

原则5:KSF指标是大家所熟知的,必须要让绝大多数人理解 。

原则6:KSF指标将员工的工作结果与企业的远景、战略相互连接,使员工绩效与企业的整体效益直接挂钩 。

原则7:KSF指标让员工绩效与内外部客户的价值相连接,共同为实现客户的价值服务 。

原则8:KSF指标的设计是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流程,而非岗位的功能 。

(五)KSF薪酬全绩效模式六大主要价值体现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通过实现“六个转化”,为企业与员工创造超价值:

1、 将企业目标转化为员工目标。

2、 将企业要员工做到转化为员工自己要做到。

3、将笼统的职责转化为清晰的价值。

4、 将对立的利益冲突转化为协作的做大共赢。

5、将管理层或团队的责任转化为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

6、 将员工为企业或他人而做转化为员工首先为自己而做。

(六)KSF薪酬全绩效模式三大支撑体系

1、企业必须有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所有的目标源于预算,要实现目标,必须有精确的预算。预算就是根据企业的目标确定分配的尺度,也是对企业内部价值的整合 。

2、企业内部要有成熟的管理报表体系

内部的管理报表可以检视目标,提供相应的数据,进行经营成果的分析 。

3、企业要有关键目标计划体系

一个企业必须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目标计划。销售型企业还要把销售目标计划细化到每天,这样才完整准确的把控销售的进程 。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定薪级的模式,强调了增长性和激励性,并且使薪酬具有较高的弹性。

KSF薪酬全绩效法更多地调动员工去做自己工作岗位以外的事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就可以帮助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也自动把很多岗位变成了复合型弹性的岗位,从此,员工和企业利益是趋同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一致的。

三、PPV产值量化薪酬模式

(一)什么是PPV?

PPV是指基于个人产值、价值的薪酬计算模式。强调按个人的产出和价值计算员工报酬。

(二)PPV的设计原理:

企业与员工是一种交易关系,企业向员工购买他直接贡献的产值与价值。如果员工做出的结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可以对既定的产值标准进行减扣,并按实际认同的产值计算产值回报。

(三)薪酬产值化管理名词解释。

实产值:直接创造企业收入的产值。如销售、产量等。

虚产值:不能直接对应企业收入的工作量。如行政服务、财务服务等。

公共产值:可以开放给其他岗位的产值。

岗位产值:仅限指定岗位完成的产值。可明确定价产值:易测量且有明显测量意义的产值。打包产值:不易测量或无明显测量意义的产值。

(四)PPV有何独特价值?

二线操作层员工的薪酬机制,一直是大多数企业的难题。比如财务人员、行政人员、HR部门等等。他们的工作琐碎、规律性不强、目标少、量化程度低、经常变动职责、临时事务多……在激励上,常常是奖少扣多。在管理上,很难量化和检视。

一线员工可用目标激励、计件计薪,实现多劳多得、多创造多回报。二线操作层员工可以做到吗?如果将二线操作层员工的工作以PPV的模式(个人产值化+价值化)进行设计,相信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在运行PPV模式后,企业开始做这样的事情:

1、不再为员工如何加工资而操心,而是将加工资改变为增加价值点和产值项目。

2、员工做不好,不再是扣工资,而是扣产值。因为员工要上交工作结果,才能得到对应的产值。

3、员工调动工作岗位、增减重要工作项目,不再是工资只能加不能减、不关注结果效果,而是根据工作拼盘与定价设计,以结果来核算员工的劳动报酬。

(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