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吃鱼好处多,不仅脑瓜会变聪明,眼睛还能变得亮亮的,听得买菜小能手们心花怒放。氮素关于鱼的传闻辣么多,孰真孰假难以分辨。还是让小圈来告诉大家真相,教教大家如何正确买鱼吃鱼吧。
关于鱼的 4个传言真相1、吃鱼能补脑?
真的。人类的大脑发育与脂肪酸DHA是分不开的,而鱼恰好是富含DHA的食物。总的来说,鲅鱼、刀鱼、金鲳、海鲈鱼和小黄鱼都是不错的补脑好物。不过,DHA不耐热,推荐的食用方法是清蒸,不宜油炸或烧烤。
小圈说:吃鱼虽能补脑,但不要抱着智商即将突破180的心态吃鱼,不然鱼会傲娇的!
2、吃鱼眼能明目?
假的。其来源大概是以形补形的理论,从鱼眼的营养成分来看,水分约占50%,粗蛋白质约占7%,脂肪占40%,而有利于胎儿视力发育的DHA含量仅为2.5%。鱼眼小,加上有效成分少,因此吃鱼眼明目的说法不科学。
小圈说:鱼眼中的营养成分其实远远不如它的 Body 哦,而且,不觉得鱼眼(发出的光)很诡异吗?
3、冷冻鱼没有营养?
假的。大众普遍觉得水族箱里活蹦乱跳的鱼很新鲜,营养价值高,而经过冷冻,敷上一层薄冰的冷冻鱼则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事实上,冷冻鱼大多是在最佳状态时就冷冻起来,因此保留了大多营养成分。这就意味着在它们解冻时,几乎和刚捕捞上来的鲜鱼同样美味,同样富含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等营养素。而不同海域和不同种类的鱼若养在同一个水族箱里,不仅易感染细菌,还可能“一命呜呼”,因此小部分水族箱的鱼看似活泼新鲜,实则是靠水里的药在支撑活力。
小圈说:大老远的海产鱼还是冷冻的比较靠谱。
4、活*现吃会中毒?
假的。有说法称活*现吃会使鱼肉中的有毒物质得不到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还没有完全死亡,从而导致食用者中毒。这种说法其实不经推敲。
除了河豚等少量鱼类的肉里含有天然毒素,其他的鱼都不能说是有毒的。我们平常食用的鱼肉即使有毒,也是由于生存、养殖环境导致的,如水污染引起的鱼肉铅、汞、镉含量超标。这些鱼体内含有的毒素,是不会因为放置时间增长而减少的。同理,鱼体的寄生虫和鱼肉也不会随时间而减少,反而放置太久会感染更多微生物,导致变质。
小圈说:又想骗咱不吃鱼?普通的鱼一般无毒!
关于鱼的3种错误吃法1、生吃淡水鱼片:淡水鱼中含有一种叫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的寄生虫,是胆管癌1类致癌物,辣椒油、麻油、醋、姜等蘸料都不能*死肝吸虫。如果常吃淡水鱼生,会使体内的肝吸虫越来越多,严重至引发一系列肝胆疾病,如肝脏肿大、胆囊增大、胆结石、胆囊炎、肝硬化、胆管癌。
2、空腹吃鱼: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关节组织损伤的疾病。而大部分鱼都富含嘌呤,经常空腹吃鱼,鱼肉里的嘌呤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因而更易诱发高尿酸、痛风。
3、擅吃鱼胆:民间有吃鱼胆解毒的说法,事实上吃鱼胆不仅不能解毒,反而有中毒风险。青鱼、草鱼、鲈鱼、鲤鱼等淡水鱼的鱼胆都含有胆汁毒素,这些胆汁毒素耐热,不易被破坏。胆汁毒素进入人体,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若胆汁毒素已引起肝细胞病变、肾小管急性坏死,如抢救不及时,则可能会发展到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买鱼吃鱼的7个小技巧1、不要买价格低得离谱的鱼。鱼的价格太低,应该警惕其来源、品质和安全性问题,不要为了小便宜而吃坏肚子。
2、不要买鱼眼浑浊塌陷、鱼鳃发灰的鱼。理由很简单,一看就是不新鲜。
3、不要吃太红或太白的鱼肉。小部分鱼类的肉自身就有红白色,如金枪鱼、带鱼,但如果颜色过于鲜红或亮白色,小心是卖家为了让鱼更貌美而添加染色剂。
4、不要买存放在水色呈绿色或蓝色的水族箱里的鱼。水色如果呈现深绿色或是蓝色,可能是藻类过多,说明很久没有换过水和清洗水箱了,可能会影响鱼的健康。
5、烹调鱼时建议多选择清蒸、水炖、水煮的方法,少选择油煎、油炸、烧烤。
6、在鱼死亡后的数小时后(不宜太久)烹饪。*过的鱼放置一段时间后,蛋白开始分解,组织变得松散,此时在烹饪,鱼肉更加多汁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