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楚 三剑客
逐月政策推行至今,各种声音都有。
如同每一项新政策,在施行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种种“不适期”,然后信息结果逐步反馈回来,慢慢促进它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在这个闭环中,从政策到人,都需要做出客观的科学的努力,以及一定的妥协让步。
时移世易,从没有一个完美的制度,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也能够没有任何弊病和漏洞。
一切的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
你对它的评价究竟如何,最终取决于你的参照系是什么。
文|剑客楚
编辑|十七
题图|大唐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莎翁的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01
自从“逐月”出台,军士老刘就是它的忠实拥趸。不管别人怎么不看好,他就觉得还可以,也愿意成为其中一员。
但老刘不是没有心病。他是一级上士,如果想逐月,在服完本衔后,还需要延期2年。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2020年《退役军人保障法》第22条规定:
“对退役的军士,国家采取逐月领取退役金、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方式妥善安置。”
“服现役满规定年限,以逐月领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退役金。”
对于军士,逐月的规定年限为:(一)担任军士满16年的;(二)服役满18年的;(三)晋升(授予)四级军士长以上军衔后,在本衔级服役满6年且服役累计满14年。
改革以后,老刘由四级军士长直接转换为一级上士。按照现阶段军士军衔服役时间对照,他干完一级上士,军龄正好16年。
去掉义务兵2年时间,担任军士满14年。虽然2021年底延期服役政策出台,老刘一级上士服满,再延期2年正好任军士满16年,就可以享受“逐月”待遇了。
但延期服役,不是没有条件。而且不同单位,还有名额限制。这对他来说,并非十拿九稳的事。
有时候老刘想,如果“逐月”年限能够降低2年,该有多好啊!
02
军官老李的想法,正好相反。他希望“逐月”年限能够保持稳定,既不提高,也不降低。
这跟他的实际处境有关。
老李是少校军衔,担任营级主官,到明年军龄20年。除掉读军校的4年,干龄16年,正好达到“逐月”的条件。
按照《退役军人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办法》第5条规定,大校以下军官退役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本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可以以逐月领取退役金方式安置:
(一)担任军官满16年的;
(二)担任军士和军官累计满16年的;
(三)服役满20年的;
(四)直接选拔招录军官,主要针对直招军官和特招入伍军官群体,要同时具备2个条件:一是要达到少校以上军衔;二是达到退役年限。
老李选择“逐月”,有他的合理性:
一是年龄39岁,已经进入中年,到地方没有什么优势。二是级别不高,转业后只是普通科员,且进步空间不大。三是渴望稳定和自由。说实话,老李担任营连主官多年,家属又不在本地,背后是看不见的付出和奉献。对家庭的亏欠,对自由的渴望,让他对“逐月”反而有一种自然的接受。
由于所在单位实际,副团岗位十分稀缺,老李已近职业“天花板”。对他来说,满足条件就转身,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因此,他最担心的是“逐月”年限的改变。如果再提高几年,确实熬不住了。
03
实际上,“逐月”年限是一个科学和体系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个人情况看,符合“逐月”年限的军人,年龄一般40岁左右。按照平均初婚年龄28岁推算,孩子10-12岁。在此期间,结婚、生子、住房等人生大事初步得到解决,压力最大的时期已经渡过,且年富力强,有一定的选择自由。不一定非要一条路走到底,选择转业安置,挤破头到体制内。
从部队需要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接近“逐月”门槛的军人,经过部队多年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科学设置“逐月”期限,有利于他们在过渡期内发挥“传帮带”作用,对单位建设大有裨益。
从制度设计看,军士层面,服役满12年可享受安排工作,担任军士满16年,也就是服役满18年可以逐月领取退役金。同时,服役越长,贡献越大,领取退役金的标准越高,让军士增加了“底气”,看到了“盼头”,扎稳了“脚跟”。
2021年底,同步推出延期服役政策,适当延长中高级军士服役年限。客观上,也较好地解决了一级上士服役完之后接近“逐月”年限,而又达不到“逐月”门槛的尴尬。同时,如果有机会晋升高级军士,享受退休待遇的概率大大增强。
军官层面,按照前期的政策宣传,是“少校可逐月,中校可退休”,转化为年限方面的要求——
服役满20年不满25年的,逐月领取退役金,但领取的退役金参照当地平均工资水平;满25年以上的逐月才可以达到同年限自主择业退役金比例;服役满30年或50岁正式退休。
“逐月”年限与退休时间正好形成有效梯度与链式连接。
04
提高或降低“逐月”年限,影响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一块面。
以老刘的诉求来看,降低“逐月”年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包括军士、大龄尉官、进步较快无法“逐月”的少校等群体,都能享受到红利。
但从“逐月”目标来看,政策绝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短期内让所有人“利益均沾”,而应按照洛克定律“跳一跳,够得着”的要求,不断完善激励、考核和淘汰机制,不能异化为“熬时间”“坐等”,甚至主动降低年限。
当然,也可以通过调整军士军衔服役时间,如将下士、中士各延长1年,体现职业化“前慢、后快、中间稳”的主基调,并达到相同的效果。
反过来,提高“逐月”年限,也就是军官老李所担心的,其弊端也很明显。
一是军士服役到16年是靠努力,18年是靠运气,再高就是用力跳也够不上。
二是根据目前政策,“逐月”与退休时间梯度无法拉开,优势就会流失,那么军官还不如多干几年,直接奔退休去了。
如果延长退休年龄的同时,适当提高逐月领取的退役金,可能会有一定效果。因为军人“逐月”后,年龄变大,再就业难度也更大。
不管怎么样,只要立足于“长期服役、多做贡献”,结果就不会差。正如老话所说,想得多不如干得多;想得好不如干得好。你只管努力,一切自有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