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后,车辆的制造技术也有所进步。南北朝时出现了12头牛驾驶的大型车辆。当时还出现了磨车。磨车上装有石磨,车行磨动,行10里磨10斛。至于三轮车,在唐末五代时就已出现,但没有得到推广。到了宋朝,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渐渐兴盛起来。
这时高级车辆的制作和改进得不到重视,制车技术的重点也逐渐由乘人的车转到载货的车。宋朝的大车叫“太平车”,用五至七头牛拖拉。这时的独轮车前后两人把驾,旁边两人扶拐,前用驴拉,叫作“串车”。明朝将前用驴拉、后以人推的独轮车叫“双缱独轮车”。
明、清时期除了陆续出现许多新型车辆和异型车辆外,还出现了帆车,即在车上加帆,利用风力助车行进。到清朝时,又出现了铁甲车和轿车,不过,这已经和中国人没有太大关系了。
如今,提到“车”,大家联想的首先是汽车。虽然,感觉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看现代汽车的发展史,以及车体设计,隐约能见古时车的模样。即使现在有无数款汽车造型,可是,都离不开车架、车轴和车厢。现代的交通工具,在汉语的表述中,除了飞机外,无一例外都有“车”字。
可见,这个“车”字,从被创造出,就一直在尽责的表意——舆轮之总名。
这难道不是在说一个故事么,中国不但有着历史悠久的造车史,而且,曾经很是辉煌。虽然,中国在现代造车史上晚了一步,但是,有先人的智慧在先,今人还用担心不能超越么?
参考资料:
【《左传》、《荀子》、《说文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