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 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C.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理是具体且多元的
- A. “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 B.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是否认群众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 C. 从哲学角度来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了时间的绝对性
- 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真理是具体和多元的
- A. 接地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
- B. 中国式——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 C. 正能量——发挥社会意识正确导向作用
- D. 新常态——静止的、无条件的
- A. 横切牛羊竖切猪,要省力气看纹路——办事要按客观规律
- B.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客观条件限制
- C.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实践是真理来源
- A.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 B.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答案】D。中公解析
身在庐山之中,难以看到庐山的全貌,只有跳出庐山,站在高处,才能纵览整个庐山。这说明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故本题选D。
2.【答案】A。中公解析
A项正确。“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是不可知论代表人物休谟的观点,否定了感觉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
B项错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强调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项错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体现的是时间的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特性。
D项错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体现了克服主观片面性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故本题选A。
3.【答案】D。中公解析
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速度在增长,结构在升级,另一方面,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D项对应错误。
故本题选D。
4.【答案】C。中公解析
A项对应正确。切肉要顺着肉的纹路,反映了尊重规律的原理。
B项对应正确。想要使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反映了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客观条件限制。
C项对应错误。“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的意思是祸不单行,并未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
D项对应正确。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说明实践是真理的来源。
故本题选C。
5.【答案】B。中公解析
A项错误。“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出自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B项正确。“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出自王充的《论衡·自然》,意思是天施放的阳气与地施放的阴气相互交合,万物就自然产生出来了。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项错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出自*的《反对本本主义》,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D项错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老子《道德经》,体现的是朴素辩证的思想,没有体现世界本原是什么。
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