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天了~
大卫跟着昆宁先生,进入了枚·格货栈,成了一名刚满十岁的童工。
这是大卫的经历,也是作者狄更斯的亲身经历。狄更斯少时家庭困窘,也曾被迫到工厂做童工。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经历,却还能让一个孩子坚守着心中的梦想,成为一名名震世界的小说家,这种精神,这种毅力,让人敬佩。
穿过黑暗,迎接光明。而每一个站在光明之下的勇士,背后都经历过残酷痛苦的折磨,他们满身荆棘,他们花开遍野。
想想我们,身处这样和谐美好的社会,在家人的爱护下茁壮成长,求学,工作,前路一片坦途,我们的梦想照在光明之中,我们的未来盛开在鲜花之上,我们只需要无畏向前,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还有什么困难能阻碍我们前行的脚步呢?
大卫来到这里,身边遇到的人不再像之前那些,孩子们没有读过什么书,穿得也很破旧,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但是至少外表看来,他们就是那里做活的人,没什么别的出路。
可大卫不同,大卫盼望着成为大学问家,成为有大作为的人物,而不是与这些人一样,缩在一个黑暗的小角落,空度余生。
在这里的每一刻,大卫委屈、难过,他没有把这些事情告诉坡勾提,他觉得耻辱。
枚得孙先生确实给大卫安排了住房,来接他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米考伯先生,光头,穿着很破旧,但身上的装饰倒是不少,衬衫上打着领子,看起来很精神,手里拿着根手帐,看起来很时髦,还有衣服上挂着的眼镜。他就是那种即便生活很困难也要把面子摆起来的人。
生活有多困难呢?
寓所又破又旧,租给大卫的房子空空的,连个家具都没有,还遮着帘子。(都要怀疑这房子是不是给人住的)。有个太太,身材瘦削,面容憔悴,一看就是为生活所操劳的模样,怀里几乎时时刻刻抱着娃娃,是一对双生儿,还有两个大一点的孩子,三四岁,除了这些人,只剩下一个女仆,还是从贫民院出来的。最紧要的是,米考伯欠了钱,可他一分钱都偿还不了。
但凡他们有点能力,也不会把房子租出来了。
大卫在那里生活,每天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债主前来光临,米考伯从来不见,那些债主就更是火气大,对着他窗户一通大骂。每每这种时候,米考伯就会伤心惭愧,甚至连活都活不下去,可过一会儿,就又恢复了精气神,大摇大摆地出门去了。他是这样,他的太太也一样。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就是家里变卖的东西越来越多,剩下的越来越少罢了。
大卫呢,每天就那样,在货栈里做工,完工后在街上溜达,溜达后回家,没事和米考伯太太聊聊天。有挣下的钱,却也只能够个吃食,偶尔一顿吃的好了,下一顿就得挨饿。
后来呢,米考伯先生还是被抓到监狱了,因为他实在无力偿还债务。但入了狱,他也一样该高兴高兴,该难过难过,家里的东西卖得差不多了,米考伯太太也跟着搬到狱里去了,因为米考伯先生独占了一个屋子。
大卫呢,也换了一处新的住所。
后来米考伯先生还在狱里写下了一份请愿书,说是要改变这种负债入狱的法律,请愿的人很多,整个屋子都放不下。
(最后一小段话,我不太理解,不知道“现在重踏旧地”是指什么时候,还有那“不是我纳闷的”又是什么意思……)
反正呢,每天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大卫也越来越像个小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