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没有树根能插活吗,梧桐树树根能栽活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1 22:40:50

刘加民

梧桐树没有树根能插活吗,梧桐树树根能栽活吗(1)

梧桐树是我家的“家树”,院子里边是梧桐树,院墙外边也是梧桐树,菜园子周围也是梧桐树;在南岭的老家如此,到了村里的新家也是如此。凡是可以栽树的地方都栽上了梧桐树,凡有一块土地闲出来,父亲端详几分钟后,总会神不知鬼不觉弄来一棵梧桐树栽上。别人问他为何独钟梧桐树,他笑而不答。

父亲把满院子栽上梧桐树,在我童年记忆中是很平常的事情,那时候很多家长喜欢栽树。村子周围,零零散散栽种的,都是梧桐树。父亲去世20多年之后,我忽然意识到,作为乡村教育家的父亲,喜欢栽树不是问题,问题是只喜欢栽种梧桐树,必有深意存焉。我想起了俗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查阅资料后,恍然大悟。

梧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树种,内涵丰富。最早在《诗经》的《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说,估计这应该是梧桐树引来凤凰的最早记载。五千年文明一路走过来,梧桐树一直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历代文人*客也留下不少关于梧桐树的好诗句好文章。比如李贺《天上谣》:“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清凤小。”又如在民间百姓家娶媳妇,常把“凤落梧桐梧落凤,珠联璧合璧连珠”,作为喜联贴在大门上。

在古代传说中,梧桐分雄雌,梧为雄树,桐为雌树,梧和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梧桐也被人们称之为“树中之王”。在很多诗人的笔下,梧桐也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也许正因为如此,民间一直以来都认为:家里如果栽有梧桐树的话,家里的男丁就会非常容易娶到贤良淑德的好媳妇。在《闻见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相传梧桐树作为“树中之王”,能知时知令。而作为古代神鸟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在古人眼里,凤凰不仅仅是象征美好姻缘的神兽,它还能给人们带来福气、财运和吉祥。正因为凤凰只栖息在梧桐树上,所以,梧桐树就很容易引来凤凰,并得到凤凰之力的帮助,从此给整个家庭带来好运势。

谜底揭开了。父亲热衷于栽种梧桐树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他有四个儿子。希望孩子们有出息,能找到媳妇,找到真正的爱情。

从实用的角度看,梧桐树属于速生树木,生长速度很快,三五年可以成栋梁,八九年可以做板材。我想知书识礼的父亲,除了图梧桐树有丰富的吉祥寓意,还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我们家从南岭往村里搬迁的时候,父亲除了把三五年树龄的梧桐树做了栋梁,还把能够做板材的梧桐做成了家具。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因为村领导的统一安排,零散居住在村子外边的东沙滩和南菱的十几户人家统一搬迁到了村里。我们家盖起了5间大瓦房,门板窗框都用的梧桐树。同一个时期,还请木匠到家里来用梧桐树板材加工制作了一对桐木的箱子和组合柜。这些用父亲亲手种植的梧桐树加工制作出来的门窗、家具,至今还在使用中。屈指一数,也有40多年了。

梧桐树对土质和气候要求不高,贫瘠的、肥沃的都可以;南方北方,严寒酷暑,都能承受。焦裕禄在河南兰考工作的时候,号召大家栽种的泡桐树,其实就是梧桐树。长得快,不怕盐碱,旱涝均可,所以被用来防风固沙,为兰考人民摆脱贫困争取幸福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只要能扎得下根,梧桐就可以长成高大挺拔的身躯,五六米以内不会有枝条旁逸斜出。年轻的梧桐树树干比较光滑,有稀疏的米粒大小的凸起物,上了一些树龄后,才会变得粗糙。树叶很大,比成年人的手掌还要大一些。树冠很丰满壮实,夏天有效地遮住了太阳的暴晒。

梧桐树春天开花,但是开得不早。桃李杨柳都绿了,玉兰花也开了,它才露出一点点嫩芽,然后大大咧咧绽开了紫色或者白色的花。梧桐花型如大号的牵牛花,没有什么味道。它很朴素,开了就开了,好看不好看由他去;美了就美了,有没有香气由他去。它只是做自己,仅此而已。

一直到深秋,等到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来了,梧桐树才彻底落光了叶子,只剩下高大又挺拔的树干和简单明快的树枝,在寒风中挺立。梧桐树的枝条是不会摇曳的,它直直的,挺挺的,任凭风急雪大,丝毫都不会动摇。

父亲也是一个像梧桐树一样的高大挺拔的美男子。父亲是爷爷唯一的儿子,天生比较娇惯。到了上学的年级,爷爷就让他读书,基本上不用参加农业劳动。三夏、三秋特别忙碌的时刻,爷爷宁可雇小时工帮忙干活,也不让父亲耽误一天功课。父亲读书省心省力,不用督促。读完小学,就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他写得一手好字,会唱歌,会针灸,会缝纫机维修,还喜欢侍弄花草。在他40年乡村教师生涯里,基本上是个全科教师。父亲的声乐是一绝,在我印象中他给所有班级统一上音乐课的时候,歌声高亢、嘹亮,音色很纯净,音域很宽广。总之,说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乡村教育家,一点都不夸张。

父亲去世的那一年,家里的梧桐树基本上消失了,有的做了门窗,有的做了家具,还有的卖掉了。从此,包含着承载着父亲的青春、审美、信念和心性的梧桐,就彻底告别了刘家大院,也告别了渐行渐远的乡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