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有一些俗语,同一类型的句子,意思则完全反过来了,似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本文要说的一句农村俗语就是这种类型。
此句俗语是“坟头有草子孙稀少,坟头塌陷家财万贯”,而意思完全相反的俗语是“坟头塌陷少子孙,坟头有草家生金”。
这两句俗语,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意思相反的说法呢?哪一些更符合农村民俗的大众心理,让人更容易接受呢?
从农村民俗角度来看,民众普遍认同的是“坟头塌陷少子孙,坟头有草家生金”这句俗语。
一、坟头长草到底好不好?
从农村风俗来说,坟头立好后,儿孙希望三年内能够长出草来,如果多年不长草,就不吉利。
通常来说,草的生殖能力很强,堆坟头的时候,“熟土”(即地表长了草的泥土)就不用说,总要带一些草根和草籽,一般一两年就可长出茂盛的杂来。
就是堆上“生土”(处于地表层比较深的没有植物生长过的泥土),也能飞籽长草,两三年后,也能长出一些杂草来,即使不茂盛,也可覆盖坟头。
农村民众通常的做法是,在“挂社”(又称“拦社”)的三年内,在给新坟添土的时候,要给坟头覆盖草皮,或者种植一些四季常青的低矮草品种。
比如,我们家乡民众喜欢在坟头种植一种常绿草,俗名叫蓝珠草,结出的果子像蓝色的珍珠。其主要原因是这类草一年四季常青,长得也不高,高出地面五公分左右,且密集地生长在一起,能起到保土作用。
再说,这种草比较“霸道”,种上它们后,其他的杂草和小树木就无法生存。这对以后扫墓是一件省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