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最佳素材,世界读书日的内容文字简短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2 13:40:03

读书读不懂?

南怀瑾:“我的读书密宗”

读书,难免会遇到晦涩难懂的概念,异于常规的事实。

博学如南怀瑾,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为了不止步于此,他通常会跳过此章节,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下章不懂,再看下下章,如此往复。

后面的章节读懂,回过头再读,往往可以无师自通。

南怀瑾曾谈自己读书的习惯:

“我看书乱七八糟,通常会把佛经与最烂的小说放在一起。”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

“读得通畅,会连夜读下去,但这么看下去,脑筋容易坏掉。

所以中间要换一换脑子,拿起最差的小说看一看,笑一笑,舒缓一下紧绷的脑筋。”

深耕一本好书,固然是件好事。

但我们常常忽略,娱乐读物带来的情绪价值。

二者相结合,可以充分积蓄精力。

让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畅快地读懂高质量读物。

世界读书日最佳素材,世界读书日的内容文字简短(5)

世界读书日最佳素材,世界读书日的内容文字简短(6)

读书读不透?

苏轼:“带着目的性读书”

深圳大学经济学家国世平曾告诫学生:“不建议读完一本书。”

乍听起来难以理解,但仔细思考,便可窥其意。

以一周读完一本书为周期,一个人每年大概能读52本书,穷其一生,也只是能读完3800本书左右。

既然书永远是读不完的,人的精力又有限。

不如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只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汉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共120卷。

除了历史故事,它还涉及经济、政务、商贸、地理、天文,内容极其庞杂。

苏轼通过反复阅读,把这本书读得很透。

他第一遍读政务、第二遍读人物、第三遍读官制。

每一遍,都带着不同的目的性去读,自然就把《汉书》读透了。

马伯庸也是参照此法:

读一本书前,根据目录去找解决自己问题的章节,其它内容,一概不管。

当年写《长安十二时辰》,要了解长安的风土人情。

他翻阅《长安志》,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将书当作解决迫切问题的工具,不失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

世界读书日最佳素材,世界读书日的内容文字简短(7)

世界读书日最佳素材,世界读书日的内容文字简短(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