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是所有喜欢读书的朋友们的节日。
席勒说: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人生海洋。”
但在追寻广阔天地的过程中,不会选,读不懂,读不透,没意义,成为无数人逐浪前的暗礁。
有书君为此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这份名家读书4式,相信一定会让你读书高效,收获颇丰。
读书不会选?
冯唐:“这三类书,你一定要读”
刘忠全在《读书宜循序渐进》中说:
“杂乱的读书就好像一个饿肚子的人走进了饭馆。
看到鱼肉糕点恨不得一口都塞进嘴巴,于是粗嚼快咽急忙吞了进去。
虽也填饱了肚子,但是没有尝到菜肴的滋味。 ”
- 读文学小说:洞悉人性的复杂
冯唐说:
“我们总要与人打交道,所以一定要读对人性矿山挖掘较深的小说。”
文学类小说的领域,诞生了无数人类艺术的瑰宝。
名家的著作,经历了时间的淬炼,沉淀在历史长河里,供读者欣赏与共鸣。
它们几乎无一例外,通过精心巧妙的设计,反映了真实的百态人生。
跌宕的情节让人大呼过瘾,人性的复杂使人审视自己。
芥川龙之介笔下《罗生门》中的《竹林中》,一桩再简单不过的犯罪事件;
却在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中,呈现了7份不一样的供词,让案件扑朔迷离。
究其原因,是人性的利己:
人们总是趋于,用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描绘事情的真相。
毛姆笔下的《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接受艺术家施特略夫的救济,却出轨恩人的妻子。
恩人死后,他没有丝毫悔恨:
“我为什么要内疚?
那个滑稽的小胖子喜欢为别人服务。
这是他的习性。”
那些被施特略夫帮助过的人,一边接受他的救济,一边鄙视他的作品,一边嘲笑他不幸的经历。
究其原因,是人性容易“忘记感谢”:对人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 读历史典籍:看懂事物兴衰的规律
有人说:“历史书的一页纸,就是一位古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清代龚自珍在《定庵续集》中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读透历史,便是通晓天道;了解古人,便是把握经验。
1935年,红军被国民党军团追至四川安顺场。
72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兵败。
此时的红军,像极了多年前被围追堵截的太平军。
蒋介石接到军报,特意致电,誓将红军一举歼灭。
但红军高层早已读过那段历史,并且总结了石达开兵败的两个重要原因:
1.恐吓彝族人民,拖延行军速度
为了不引起与当地部落的冲突,红军方面避其锋芒,向彝族的兄弟姐妹以示友好。
在彝族首领小叶丹的授意下,红军大部队安全撤离,几乎没有受到阻挠。
2.渡江速度过慢,徒增被歼风险
为了让部队迅速过江,红军方面飞夺泸定桥突围,保存了有生力量。
因为吸取了历史的教训,红军打破了失败的命运。
相比于粗浅地理解历史故事,我们更应该读懂历史的兴衰规律。
- 读生活美食:人总要爱点什么,吃点什么
在经历了职场的沉淀后,冯唐开始认清一个事实:人不能没有生活。
好的生活状态,愉悦身心,为工作蓄力,结识二三好友,获得生活最简单的意义。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那句“敲破鸭蛋一角,筷子头一扎,红油就吱——冒出来”,读过后让人口水直流。
尽管汪老经历过无数苦难,受到诸多不公正的待遇。
他仍通过美食的文字,传达出对生活的乐观、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正如他笔下所言: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
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与执着。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