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这首诗描写哪个季节,雪梅这首诗描写的画面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3 10:02:01

免费正版图片

诗的开篇以拟人的手法来描写雪和梅的相互竞争、互不相让之态。让雪和梅赋予了人的灵性和生命力,因"争春"而"未肯降"。一个"争"字便体现得活泼而热闹,一个"降"更是生动而有趣。诗人淋漓尽致的童真和喜悦,不经意的也感染到了我,太有意思了。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泛灵论":世间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一切物体都具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但这种观念也仅限于儿时才能有的,诗人在此以雪和梅来喻人,无非是想体现他的童真,以及对雪和梅溢于言表的挚爱。

这里,我观察到了一处细节,诗中首句是"梅雪",而标题却是"雪梅",这二者顺序的变化不知是诗人有心调换?还是无意为之?其实,我认为这二字的顺序之变,正是诗人有意表达对二者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体现,对于雪和梅无一偏爱,同等喜爱。

因有了首句的雪梅相争,才有了次句的"*人搁笔费评章"。诗人句句紧扣,让诗意更加的妙趣横生。"*人"是旁人对文人和诗人的别称,但不知怎么的,卢梅坡用在这里,竟让人觉得有种自嘲和打趣之感,可能是源于首句的精妙吧。

雪梅这首诗描写哪个季节,雪梅这首诗描写的画面是什么(5)

免费正版图片

我认为次句的精彩点在于"费"字,一个"费"字,真可谓余味无穷,让人联想到诗人们对梅雪的各抒己见、高下难辩的热闹场景,仅仅一个字便让这寒冬也有了温暖。然则,真有"*人搁笔费评章"吗?非也,诗人一是与首句呼应,二是引出后两句梅雪之优势。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唐诗的显著特点是以"景"语引出"情"语,即使通篇没有写"情",也能让我们从"景"中体味到"情",这就是常说的托物言情或言志。宋诗也不例外,我们且看诗的最后两句。

诗的最后两句,前两句"相争"及"评章"便有了结果:"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层层递进,句句紧紧,自然流畅,让人信服。这两句同样用词讲究,让人称赞。"逊"和"输"自然也是拟人的手法,在首句已深有体会。

但"三分白"和"一段香"更让此诗有了更多的神韵和度量。如果说"三分白"让人如坠云雾、不明所以,那么"一段香"则更让人不明就里、意味悠长了,多少才算"一分"?多长才算"一段"?或许连诗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吧。

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是无法用工具去度量的。诗人在这里把颜色和香味予以度量化、物质化,无非是为了增强雪与梅的强烈特征-洁白和幽香,更精辟哲理,也更让人记忆深刻。

而且这两句分别用来比较两者的味道和颜色。让无味的雪与有香味的梅相比谁者更香,那自是雪占下风了;让无白色的梅与白雪相比谁者更白,那自是梅比不了的。这不禁让人陷入了沉思: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雪梅这首诗描写哪个季节,雪梅这首诗描写的画面是什么(6)

免费正版图片

好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哲理带入感,这也是《雪梅》要带给我们的。诗的最末两句的巧妙之处就是告诉我们:梅不如雪洁白,雪没有梅幽香;同样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互相欣赏,要懂得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诚然,梅雪皆为点缀世界的冬之尤物,梅花在雪中怒放,更能凸显雪花之晶莹剔透;雪花覆盖在梅花之上,又能衬托梅花之冰肌玉骨。

如若梅雪一起在冬日争相绽放,那情景远比春日更加艳丽多姿、生机盎然。这意境竟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似?

正如卢梅坡的《雪梅.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同样意境悠远:雪梅互相没有了对方,一是极不精神,二是俗不可耐;只有雪梅争相绽放,才象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的确,世间万物总是互为矛盾的两极依存着,各有所长,也必各有所短。以己之短而比他人之长者,便会妄自菲薄、自卑厌世;以己之长而比他人之短者,也会狂妄自负、骄傲自满。因此不能隔离两者来单独评判。

人生不亦是如此吗?不必非得争个高低,决个输赢,高下成败没有绝对,取长补短才是真理。丢掉欲念功利心,放下骄傲的自我,放下自傲的身段,与自我和解,同他人讲和。

只有互相包容、互相接纳、彼此欣赏、互为辉映,才能雪影旖旎、暗香浮动、熠熠生辉,也才能在香雪世界里大放异彩、璀璨夺目。这才可能是人生最美的际遇。

雪梅这首诗描写哪个季节,雪梅这首诗描写的画面是什么(7)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