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暗反应有水吗,光合作用暗反应需要光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3 10:24:19

高中生物99个经典结论

《绪论》

0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和结构基础(细胞)。

0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0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04.生物体具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0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0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0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0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并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0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的基本元素为C、H、O,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的基本元素为C、H、O,包括脂肪、类脂(如磷脂)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其基本元素为C、H、O、N,基本单位是约20种氨基酸(2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从而依次连接为肽链)。蛋白质分子结构上具有多样性(由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决定了其功能上的多样性(如:结构物质,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所以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的基本元素为C、H、O、N、P,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核酸分为2类:DN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和RNA(核糖核酸,主要在细胞质中)。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细胞膜外表还有糖被)和功能(物质交换,如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细胞识别;分泌,内吞和外排;排泄;免疫等)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和选择透过性(功能特性)。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少量的DNA和RNA,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有双层膜,内部含由囊状结构堆叠成的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含光合作用的色素和光反应的酶系,基粒间的基质中含暗反应的酶系和少量的DNA和RNA),是绿色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增大了膜面积,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细胞板)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分裂间期)和染色体(分裂期)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核膜为双层膜,上有核孔)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保持完整性是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

27.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所有的细胞都来自细胞),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一般具有不可逆的特点。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只有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简式A-P~P~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主动运输)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反应式:

C6H12O6 6H2O 6O2--→6CO2 12H2O 能量(大多数生物)

C6H12O6--→2C2H5OH 2CO2 能量(多数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方式,酵母菌等)

C6H12O6--→2C3H6O3 能量(动物、乳酸菌,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44.在未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注意:此方法仅对以果实作为收获对象的植物有效,对以种子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如水稻、小麦、油菜、大豆、向日葵等,则无效。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和内环境稳态(水盐平衡、体温平衡、血糖平衡)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和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释放递质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