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对环境影响,藻类对环境影响大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3 21:21:53

最近频上抖音微博热搜的海边迷人的“蓝眼泪”,随着海水涌动,仿佛浩瀚星空的瑰丽画面。每到夏季,我国东海沿岸,特别是福建沿海一带的海面上频繁出现蓝色荧光,仿佛进入了“阿凡达”的世界,这种现象被称为“蓝眼泪”。“蓝眼泪”其实是一种名叫夜光藻的藻类,为甲藻门的一个海产属,属单细胞生物,细胞器中有荧光素。每年4月-8月的夜幕降临时,以硅藻为食物的涡鞭毛藻得以繁生就会大量群聚,受到海水涨退潮和船只的影响,在海面发出闪烁的蓝光,非常梦幻。当海水受到外界扰动时,也惊扰了它们,在它们的体内或体外便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淡淡的蓝光。蓝眼泪就是这些浮游生物发出蓝光的现象,它靠海水中能量生存,但随着海浪被冲上岸时,离开海水的蓝眼泪只能够生存不到100秒,随着能量的消失,蓝眼泪的光芒逝去,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有时,蓝眼泪也被用来直接指代这些发光的浮游生物。

藻类对环境影响,藻类对环境影响大吗(1)

为什么发光的眼泪一定是蓝色的呢?

因为各种颜色的光在大海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光波较长的红、橙、黄光,射入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这个时候蓝光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形成平潭蓝眼泪现象的发光生物主要是什么呢?如果各位有阅读过相关新闻,会看到两种答案:夜光藻和海萤

藻类对环境影响,藻类对环境影响大吗(2)

夜光藻是一种球状单细胞生物。虽然在分类上属于植物(甲藻门),却不会进行光合作用,而是用触手捕食硅藻、绿藻、细菌甚至鱼卵等食物。因此,也有学者将它们称为“夜光虫”。事实上,除了夜光藻,甲藻类还有不少成员也会发出荧光,只不过夜光藻的确是平潭海域附近的优势种。新闻里说了,除了夜光藻,聚集形成平潭蓝眼泪现象的还有海萤。海萤隶属于节肢动物门介形纲状肢目下的一科--海萤科,该科下的大部分成员都会发光。

大型藻类与养殖动物具有生态上的互补性,它们能吸收养殖动物释放到水体中多余的营养盐,并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产品.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被大型藻类吸收而去除,从而达到对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和生态调控作用。

海洋生物、昆虫、藻类、细菌以及真菌都能够产生神奇的生物发光,而且不同的物种有着不同的原因,比如说伪装、沟通、照明以及诱饵等。细菌和真菌生物发光时连续不断,而藻类和海洋动物则是间歇性发光。法国小说家Jules Verne在在《海底两万里》中描述的发光现象被认为是哈氏弧菌发出的生物光。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出现过海面下众多生物同时发光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在这一场景中有发光的鱼,发光的水母,还有发光的微观生物。在温度适宜时,处于汛期的闽江给河口附近的海域带来了充足的淡水和营养盐输入,给海中浮游生物的大规模增殖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藻类中的单细胞藻类,是鱼、蟹、虾以及贝类等水产动物最天然的饵料,特别是浮游藻类,可以为养殖动物提供大量的营养特质,让其更好的生长与繁殖,大量研究显示,在虾类的养殖初期,90%以上虾类会受到藻类提供的天然饵料的影响。

生物发光是化学发光的一种,因为它们的光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这些生物能合成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和氧气反应产生光,而荧光素酶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不过这样表述相对宽泛,实际上具体到不同的类群,乃至不同的物种时,它们的发光机理仍有所不同。虽然以夜光藻为代表的甲藻类和海萤都通过释放荧光素与荧光素酶来产生荧光,但二者发光物质的结构式其实是不同的。此外,对于甲藻类来说,发光的化学反应发生在藻体体内;而海萤则是将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同排出,这两种物质在体外遇水之后,荧光素酶才会催化荧光素发光。

蓝眼泪说明海水污染了?

许多人认为,“蓝眼泪”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但千万不要被它们炫丽的外表所蒙蔽。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蓝眼泪”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海洋发出的一种生态警告

有一种观点说,蓝眼泪是赤潮藻类聚集形成的。嗯,夜光藻是赤潮藻类没错,但海萤不是(前面说了海萤是介形类)。此外,夜光藻虽然是赤潮藻类,但是它本身不含赤潮毒素,不是所有的赤潮藻类都含有赤潮毒素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水体中的溶氧有 85%都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后产生,任何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生存都必须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应,而藻类光合作用后产生的大量氧气就可以为水产动物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其存活与生长代谢。此外,藻类可以在定程序度净化水质与底质,可以为水产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利于水产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虽然很多藻类有利于水产动物的生长系繁殖,但是也有部分藻类会危害到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繁殖,例如,部分甲藻在自己进行代谢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毒素,危害到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还有一部藻类在死亡之后,在其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例如,微囊藻死后,其机体内部的蛋白质会解产生一定量有毒的羟胺与硫化氢,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另外,藻类过度繁殖,然后快速衰败,会将水中大量的氧气消耗,使用水体出现缺氧状态, 导致水产养殖殖动物因供氧不足而死亡,部分藻类大量繁殖后,会漂浮于水,缠绕住鱼、虾、蟹等水闹意立动物也会致其死亡。

不过就算是不含毒素的赤潮藻类,大量增殖也可能危害到水体环境,密度过高的赤潮藻类会黏附在鱼、虾等动物的鳃上,令动物窒息死亡。死亡的赤潮藻类和冤死的动物尸体在分解过程中,还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产生有害物质,进而影响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因此对沿海养殖户来说,若海域里出现了大量的夜光藻,还是要警惕的。有的小伙伴搞错了因果关系,认为是因为水体受到了污染才导致了蓝眼泪大爆发。事实上,只有在清澈的水质中,蓝眼泪的效果才会那么迷人,而夜光藻密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导致水体被污染。

虽然夜光藻本身无毒,但它引发的“蓝眼泪”现象本质上是一种赤潮。夜光藻不含毒性,但水体可能会让人皮肤出现瘙痒、出红疹等,大家不要轻易下水接触。不过,外表光鲜亮丽的“蓝眼泪”,其实是暗藏的“环境*手”。夜光藻大量聚集往往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由于人类的活动,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田中的营养物质被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藻类对环境影响,藻类对环境影响大吗(3)

佛罗里达州海岸的赤潮

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水体会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叫水华,在海中叫赤潮。颜色取决于的藻类液泡,例如一旦绿藻类大量聚集,即会形成“绿潮”。富营养化虽是赤潮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只有在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适于某种或某些赤潮生物爆发性繁殖时,才发生赤潮。

“蓝眼泪”有着魔幻般的视觉美感,却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预警,相关部门应该有所行动,莫要让其成为人类为环境问题买单的“心泪”。当人们在静谧的夜晚为蓝色的眼泪屏住呼吸、震撼心灵之时,海里的鱼类和海龟却在拼命挣扎,忍受着痛苦的折磨。须知,人类的每一个行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都对大自然、对其他生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如果你发现什么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欢迎留言讨论。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欢迎关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