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生产负责人 朱永飞:这次火炬的形状非常特殊,它是一个多曲面的空间体,要把它优美的曲线实现出来,就要用到三维编织工艺,因为传统的工艺很难去实现。我们希望能够体现出来,它是艺术和科技的融合。
织出的外衣,仅仅是火炬柔软的“骨架”,再向里注入特殊树脂,固化成型后才能成为坚实的外壳。接下来,打磨、喷漆,然后利用激光雕刻,刻出火炬身上1268个图案装饰。
火炬生产负责人 乔闯:目前我们单支火炬的镭雕时间大概是30分钟,它最下面的祥云是凸起的,但是渐变完之后的雪花是凹下去的。所以从凸到凹,还要在整个复杂的渐变过程上实现一次镭雕,是一个蛮难的挑战。
为保证火炬外观一致,自动机器人将为其喷涂上色,再经人工贴上0.8毫米的冬奥会会徽,火炬外壳初具雏形。值得一提的是,“飞扬”火炬采用环保的氢气作燃料,储氢瓶和燃烧器必须严丝合缝地嵌进火炬内。面对超过800℃的燃烧温度,火炬能够经受住火的淬炼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