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只有简单的三个步骤,但它是一种强大的逻辑推理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证明一个命题。
有「数学王子」之称的数学家高斯,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
据说高斯在 8 岁的时候,老师出了一道题目:从 1 加到 100 的总和是多少?
老师本想用这道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想到高斯只用了不到 2 分钟的时间,就说出了答案:5050。
如果你学过数学归纳法,就会明白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其实类似上面这样的题目并不难。
下面介绍 100 种分析思维模型的第 99 种:数学归纳法,它是一种强大的逻辑推理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证明一个命题。
1. 为什么学习数学归纳法?学习数学归纳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原因包括:
① 证明结论:通过学习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学会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证明结论,保障结论的正确性。
② 培养思维:数学归纳法要求我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推理和证明,因此可以培养和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 解决问题:数学归纳法不仅被广泛用于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被广泛用于解决各种计算机科学的问题,因为许多算法都涉及循环和递归的策略。
2. 什么是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逻辑推理方法,它包括 3 个步骤:奠基、递推、结论。
① 奠基:证明当 n 取某个初始值(通常是 0 或 1)时命题成立。
② 递推:假设当 n = k 时命题成立,证明 n = k 1 时命题也成立。
③ 结论:命题对所有自然数 n 都成立。
例如,要证明:1 2 3 …… n = n * (n 1)/2,采用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如下:
① 奠基:当 n = 1 时,1 = 1 * (1 1)/2,等式成立。
② 递推:假设当 n = k 时等式成立,即:1 2 3 …… k = k * (k 1)/2则当 n = k 1 时,有:1 2 3 …… k (k 1) = k *(k 1)/2 (k 1) = (k 1) * (k 2)/2也就是说,此时等式也成立。
③ 结论:上面的等式对所有大于或等于 1 的自然数都成立。
注意:数据归纳法的前 2 个步骤,也就是「奠基」和「递推」,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数学归纳法本质上属于演绎推理,而不是归纳总结,因为归纳总结通常无法排除某些例外情况,而数学归纳法则可以做到完全没有例外发生。
比如,小明家里养过 2 只狗,这 2 只狗恰好都很温顺,于是他便认为所有的狗都很温顺。直到他遇到一只凶狠的狗,甚至被咬伤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不对。
很显然,他原来的归纳推理太过草率,在得到结论之前,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例外情况。
3. 怎么运用数学归纳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数学归纳法。
比如,假设有一个不透明的袋子,我们要证明其中装的全部都是大米。按照一般的归纳法,如果从袋子中摸出来的第 1 粒是大米,第 2 粒是大米,甚至第 3、4、5 …… 100 粒都是大米,此时我们就会猜想:袋子中的东西,是不是全部都是大米?
要检验这个猜想是否正确,通常要把袋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能真相大白。但是,假设大米多到一个人数不过来,此时不放先把大米分成 n 个小袋,让 n 个人分别去确认每个小袋中是否全部都是大米,然后运用数学归纳法。
① 奠基:第 1 个小袋全都是大米;
② 递推:假设第 k 个小袋全都是大米,推导出第 k 1 个小袋也都是大米。
③ 结论:袋子中装的全都是大米。
运用数学归纳法,就像是玩多米诺骨牌,你想要让最后一块骨牌倒下,但现在动不了它,不过没关系,你只要一点一点地往前找,找出第一块骨牌,把它推倒,后面的就会跟着倒下来。
假设你负责一个大型项目,其中包含多个任务,每个任务都必须在前一个任务完成之后才能开始,此时也可以运用数学归纳法。
① 奠基:从第一个小任务开始,比如做一份项目计划书的草稿;
② 递推:假设完成第 k 个任务,推导出第 k 1 个任务也能完成。比如把目标分解下去,确保每个人都能按期完成目标之后,项目的整体目标也能完成。
③ 结论:项目将会按期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数学证明,而是为了体现一种逻辑推理的过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思想。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无法仅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项目必将大获成功,也无法仅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一个袋子中装的全部都是大米,但是我们可以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思考模式来分析问题,从而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的话对于数学归纳法,很多人通常会把注意力放在第 ② 步:递推,却很容易忽略第 ① 步:奠基,最后导致白忙一场。
就像很多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只盯着下一步,却忘记了出发的初衷,结果发现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导致浪费了很多时间。
运用数学归纳法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仅能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让我们行动的方向与目标保持一致,尽量少走一点弯路。
延伸学习:
《数学归纳法》(华罗庚,2002 年)
《逻辑思维训练 50 讲》(吴军,2024 年)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林骥】,*【林骥】,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