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主角
常见的红蜻蜓
我们要捉的蜻蜓不是常见的红蜻蜓,是那种大个头绿蜻蜓,学名叫碧伟蜓,色彩艳丽,相当漂亮。入门的话,还得从红蜻蜓捉起,练手,红蜻蜓是不入高手法眼的,而且红蜻蜓数量巨多,新手可以可着劲操练。下一步,就需要找个熟手带你入门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传承,随着年龄的长大,学业日益繁重,不断有人离开捕蜻蜓的圈子,但是,离开前他们一般都会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几个相熟的小弟,把自个拿手的流传下去,偶尔路过还会停下来指点几手。
一般捕蜻蜓的队伍组成是这样的,一名年龄稍大点的,是头儿,经验最丰富,然后跟几个小跟班,有抗捕网的,有持钓棍的,棍上一般系着那只最得意的那只雌蜻蜓,还有夹蜻蜓的。蜻蜓捉到后,是不能放笼子之类的东西里面的,它会没头没脑的乱飞,最后会把翅膀弄得残破不堪,破了相,就烂大街了,所以一般都是夹在手上。夹蜻蜓的手法也比较特殊,不能夹翅膀,蜻蜓翅膀展开后基本是不会再闭合了,夹翅膀,时间长了,蜻蜓鼓动翅膀的肌肉会收到永久性损伤,飞的东倒西歪的,好好的蜻蜓给弄得半死不活的,这是新手常犯的错误,一般新手入门先从练习夹蜻蜓开始。
正确夹法,蜻蜓置于指缝间,夹持蜻蜓胸部两侧,蜻蜓胸部和足肢朝下,头部向着手心,这样蜻蜓翅膀还能保持一定角度张开,同时还不会被蜻蜓咬伤。蜻蜓双颚很发达,咬住不松口,手上给你开个小口很轻松,曾经有次我不小心被咬住了,手疼得一缩,蜻蜓头一下给顺下来了,就这还咬在我手上不松口。夹蜻蜓一定要注意不能堵住蜻蜓呼吸口,蜻蜓呼吸口在胸部两侧位置,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可能会夹伤蜻蜓,外骨骼结构么,力大了夹变形无法恢复,力太小蜻蜓突然一振翅有可能脱手跑了,而且还要定时倒换下手,保持蜻蜓活泛。夹蜻蜓好手,双手夹满,夹个十五六只不成问题。
一般春末除夏,气温升高,幼虫羽化逐渐增多,成虫开始活动。蜻蜓主要是在白天气温较高的时间段活动,一般是在水塘(主要活动便是找对象),晚上在植物上休息。天气晴好的时候,每天十点左右,气温明显升高时,水塘边便出现它们的身影,随气温升高逐渐增多,一直到下午四五点,这期间蜻蜓主要活动就是求偶,交配,产卵,这期间便是捕捉的最佳时机,四五点后,气温降低,光线变暗,水塘边蚊虫开始增多,蜻蜓这时以食为天,追逐蚊虫,飞行速度极快,身影快到看不清,只能听到翅膀划破空气的振动声,这时候扑网扑不到,钓也白搭(食色,食色,食在色之前啊),在加上吃人的蚊子,还是赶快撤退的好。
绿蜻蜓雄雌相遇后会结架,两种形式,一种形式一高一低,一前一后,类似推独轮车的样子,我们当地叫"茅车架"(茅车是我们当地独轮车的叫法),这是交尾的架势,少见,因为这时候它们不一定会停留在水边,任何有植被的地方都有可能(只要不被打扰)。
交尾的绿蜻蜓(茅车架)
另一种形式是平架或者叫展架,雄前雌后,这是产卵的架势,雄蜓用腹部末端的钩状物抓紧雌蜓的颈部,带着雌蜓飞行,寻找合适的产卵地,同时避免别的雄蜓来干扰。
夫妻合力寻找产卵地(平架)
碧伟蜓产卵不像红蜻蜓那样点水,他们会寻找水面上漂浮的树枝或者水草,落上去,雌蜓尾部产卵部位有倒勾,能将树枝或者水草表皮挖开,将卵产进去,产卵时是用扑网捕捉的最佳时机。雄蜓单独行动时不会落的,只有和雌蜓结架后才会落,所以雄蜓需要钓,雌蜓只能扑网捉,雌蜓只要受精成功后,单独行动时也会落下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