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原因,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冬季结冰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5 10:18:57

3. 与第1天相比,第2天( )

A. 太阳辐射强 B. 晴天概率小 C. 大气保温作用弱 D. 昼夜温差大

4. 下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的有( )

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原因,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冬季结冰吗(5)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第1天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在300以上,第二天中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还不到250。说明与第1天相比,第2天晴天概率小,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源分别是风能、太阳能、水能和化石能源。它们能量来源最终都是太阳辐射,所以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的有4个,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形成了自然带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主要能量来源。

2021年12月22日21时46分在常州市天宁区(北纬31.75度,东经120.00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原因,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冬季结冰吗(6)

5.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I圈层 B. II圈层 C. Ⅲ圈层 D. IV圈层

6.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I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 II圈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 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不规则 D. IV圈层物质呈液态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I圈层是大气圈,II圈层是地壳,III圈层是水圈,IV圈层是外核。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洋壳平均厚度为6千米,地震发生在大陆上,因此震源位于地壳层,即II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I圈大气圈,根本热源来自太阳辐射,A错误;II圈层是地壳层,岩浆发源地被认为是软流层,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中,B错误;III圈层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错误;IV圈层上部为古登堡界面,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完全消失,不能通过IV层传播,说明IV圈层(外核)物质呈液态,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方法之一,某地理实践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某处的地层与化石进行了实践学习。表为该实践小组制作的地层剖面实践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厚度(m)

地层序号

岩相特征

25

含粉砂,黑色为煤

50

含砾石,恐龙化石

16

水平层理

10

含珊瑚化石

15

分选中等,沉积物棱角分明

21

水平层理

18

含三叶虫化石

注: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

7. 地层②形成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代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8. 关于表中地层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层②形成时期外力搬运作用较地层①弱 B. 地层②形成时间较地层⑦形成的时间早

C. 地层④形成时期为海洋环境 D. 地层①形成时期的气候为炎热干燥

【答案】7. C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表可知,地层②中含有恐龙化石,因此形成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读表可知,地层②中含的是砾石,地层①中含的是粉砂,地层②中物质颗粒较地层①中的颗粒大,说明沉积环境中,流水搬运作用强,A错误;地层②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地层⑦中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因此地层②形成时间较地层⑦形成的时间晚,B错误;地层④中含的是珊瑚化石,因此形成时期为海洋环境,C正确;地层①含煤层,说明当时森林茂密,形成时期的气候为温暖湿润,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 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变: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鱼类时代,后期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3、植物变化:前寒武纪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陆地蕨类植物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

我国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M(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的偏动情况。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原因,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冬季结冰吗(7)

9.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原理是( )

A. 温室效应 B. 热力环流 C. 大气受热过程 D. 水循环过程

10. 针对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装置内空气运动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M向左偏

C. 若电炉代表谷地,冰块代表山坡,则此时为白天

D. 若电炉代表陆地,冰块代表海洋,则此时近地面吹东北风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M(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的偏动情况”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地区间冷热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B正确;与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无关,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实验装置模拟是热量环流,其空气运动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A正确;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电炉一侧气流热上升,冰块一侧气流冷下沉,上空气流会从电炉一侧流向冰块上空,近地面气流会从冰块一侧流向电炉,纸片M向右偏,B错误;若电炉代表谷地,冰块代表山坡,近地面风会从山坡吹向谷地,则此时为夜晚,C错误;若电炉代表陆地,冰块代表海洋,则此时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北半球风向右偏,再结合指向标,近地面吹东南风,D错误。故选A。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低;(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我国海洋专家对东海中部海域沿30°N纬线的海水性质进行了垂直采样研究,研究发现乙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差异比甲海域大,且甲、己海域表层盐度也有一定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原因,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冬季结冰吗(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