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指的是即将凝结的寒凉露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白天温暖,夜晚凉快,北方的一些地区甚至可以见到初霜。寒露时节,天气渐渐凉爽,正是秋收的好时候,俗语有“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也有“过了寒露,秋粮入库”的说法。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时节,鸿雁在天空排成“人”字或“一”字,向南迁徙。深秋时分,雀鸟也无处寻踪,这时海边突然多了很多蛤蜊,由于蛤蜊壳的颜色、纹路与雀鸟类似,古人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的,故称“雀入大水为蛤”。菊花也在此时开放,因此第三候为“菊有黄华”。
寒露时节,天气已进入深秋,大雁南归,蝉噤荷残,宋代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诗中有“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的诗句。
古人写寒露的名句不少,如唐寅的“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白居易的“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王涯的“一夜清风苹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韩翃的“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常被吟诵和引用。
寒露节气间,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迎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登高、重阳赏菊、重阳吃糕、佩茱萸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也激起诗人们咏之歌之,寄情于诗中。
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句的王勃,在《九日》诗中曰:“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诗借重阳赏菊联想起陶渊明与王弘交往的故事,表述了思友之情。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年老多病的杜甫,应友人之邀,到崔氏庄共度重阳。诗中虽言“欢”言“笑”,但一个“强”字,便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悲哀。结句“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于暮年感伤中,聊借民俗以茱萸辟邪的说法述说自己益寿的希望。
高适《重阳》诗道:“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嗓暮鸦。”也是咏叹重阳时节发自心中的感慨,诗人感物伤时,自叹人生,抒写幽独的内心苦楚。
而在这些诗中,独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得别有深情。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首著名的佳节思乡诗。前两句写自己独在异乡,佳节思亲,后两句用的是由己及人的“对面写法”,在两地相思中,表现并浓化了思亲的情感。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千古名句。
◎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