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是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
一、唐高祖李渊(618-626),年号:武德,谥号:太武皇帝→神尧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朝的开国皇帝,唐朝初年的军事家,李渊开国称帝后,天下还未完全平定,于是命令儿子李世民率军前去平叛各地武装势力,最终在迫降王世充之后,完成了统一大业。
对于这位开国皇帝,有的人认为他优柔寡断,建立帝国是依赖李世民之力,也有人认为他韬光养晦,足智多谋,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他的决策失误,未能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导致了兄弟相残,引发了“玄武门之变”。
李渊见此,心灰意冷,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自己则退居太上皇,最终在贞观九年病逝,终年七十岁,葬于献陵。
二、唐太宗李世民(627-649),年号:贞观,谥号:文帝(后累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年少从军,在隋朝分崩离析时鼓动父亲李渊晋阳起兵,在他领兵之后,屡屡建立奇功,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玄武门之变”后,被立为太子,最终在李渊的退位下,即位皇帝。
唐太宗在位期间,对内积极听取臣下们的意见,重视文学发展,鼓励农业种植;对外则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重创高句丽等等,也被北方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在含风殿,终年五十二岁,葬于昭陵。
三、唐高宗李治(650-683),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剧照
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子,在李世民驾崩后即位皇帝,在位期间,继续修订太宗制定的各种制度。重用长孙无忌等大臣,开创了“永徽之治”。
在永徽六年,李治废黜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个人身体原因,他不能长时间处理朝务,于是就由武则天出谋划策,在他的身体素质逐渐下滑后,权力的天平也向武则天慢慢倾斜。
李治在位期间,覆灭了西突厥、百济和高句丽之后,使得唐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然而在咸亨元年之后,唐朝的版图逐渐呈现衰减的趋势。
弘道元年,李治去世在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
四、唐中宗李显(684)、(705-709),年号:嗣圣、神龙、景龙,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