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听听歌。早在1741年,音乐家巴赫就曾写下《哥德堡变奏曲》帮助凯瑟琳伯爵入眠。而中医“五行”与音乐“五音”的对应,在《黄帝内经》就已有阐释。
6月2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论坛在广州医科大学召开。在活动中,广州医科大学与上海音乐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领域拓展深度合作。
音乐疗法是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音乐真的可以治病吗?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世界中联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廖昌永教授表示,音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还能激发情感,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运作。目前,音乐治疗已部分运用在自闭症、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效果良好。
“音乐疗法对于聋哑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廖昌永接受南方 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曾在贵州的聋哑学校,用声音的频率振动来教会他们什么是节奏。通过这种方式,聋哑孩子们释放了天性,也舒缓了压力,增强了自信。“以前这些孩子走出去的时候,不大愿意和人交流。但当他们接触了音乐后,自信增强了,也更愿意与外界沟通。”
“医学与人文密不可分。”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认为,目前医学分科出现过于细化、医学知识碎片化的情况,把一切健康问题都推给医生。虽然医学对人体的研究已经非常精细,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却差得很远。因此,医学需要整合,需要人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实践证明,中国传统医学与音乐的结合是可行的。”
在临床上,音乐疗法也需要“辨证”。广州医科大学校长、世界中联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会长王新华教授表示,按照传统中医理论“阴阳平衡”来看,不同的寒症和热症,需要匹配忧伤或兴奋等不同类型的音乐。“无论是把中国的传统音乐的运用于治疗,还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开展音乐治疗,都比单纯用西医治疗的方法有优势。”
记者获悉,目前广州市脑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医院已经在开展音乐治疗。“现在音乐治疗曲目,一般都是从现成的作品中选择。希望将来更多人重视音乐疗法,欢迎作曲家专门根据病种,为音乐治疗作曲。”王新华说。
专业人才仍稀缺,职业尚未成体系
音乐疗法并非只是“听歌”,而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治疗师需要丰富的学科知识。王新华表示,音乐治疗是一个音乐、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科学等交叉的新型学科,但音乐治疗在国内起步比较晚,许多人对音乐还是停留在欣赏阶段。
来自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5个国家开展了音乐治疗、150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教育专业,并初步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
廖昌永介绍,2008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专业。目前国内还有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11所高等院校设立了音乐治疗专业,其中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也有少量音乐治疗硕士和博士的培养。
“在已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的高校中,只有两所医学院校。”王新华表示,广州医科大学与上海音乐学院的战略合作将实现“优势互补”,展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多方面的资源互通和深度合作。“虽然目前还没有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的计划,但接下来可能会在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和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开设音乐治疗的课程。”
但是,音乐疗法还面临着缺乏职业资格认证的难题。因为目前并没有“音乐治疗师”的职业认证体系,不少治疗师身份尴尬,音乐治疗也大多以免费治疗的方式进行。但若要可持续发展,音乐治疗定价收费也是一个难题。廖昌永呼吁,希望能够推动官方对音乐治疗师这个行业的职业资格规范化认定。
【记者】朱晓枫 实习生 陈丽华
【通讯员】陈苹 梁凯涛
【校对】李冠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